①该重组提案若得以落实,有望最多减少116亿美元债务,将使碧桂园实现大幅去杠杆化; ②这其中的目标包括,将债务到期时间最多延长至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的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 ③其已和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
财联社12月30日讯(记者 李洁)2024年的房地产行业,土地市场的变化成为不可忽视的篇章。
“2021年以来,从销售到拿地的传导机制有所弱化,其实质在于房企的行为逻辑由增长导向转为安全导向,销售回款更多用于兑付债务,而非扩张拿地。”东北证券分析师张明远称。
房企经营逻辑的转换,勾勒出地产行业在2024年去库存浪潮下,土地市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克而瑞分析师指出,在行业迈入去库存新周期背景下,从城市视角来看,土地成交规模小于商品房成交规模成为2024年土地市场一个重要特征。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回落17%,预计全年成交建面降至11亿平方米左右,与商品房成交规模相近。
而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土地的助力、一线城市土拍政策的调整,或对未来土地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张明远表示,展望2025年,房价的止跌回稳推动商品房销售复苏,拿地端亦有望边际改善,但考虑到目前主流房企仍处于缩表周期,拿地表现将延续城市间分化特征,整体表现为降幅收窄。
一二线城市成房企重要补仓地
稳市场、去库存成为行业企业当前发展第一要务背景下,2024年土地成交规模保持低位运行状态。
土地出让金方面,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前11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626亿元,同比下降22.4%。
新房市场持续盘整之际,全国土地供应规模也随行就市,做出调整。据悉,自2022年以来各地主动下调了供地规模,并且在2023年由自然资源部主导推出了预供地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地块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了土地出让的充分竞争。2024年,自然资源部发布新规,规定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将暂停新增住宅用地出让。
“作为行业去库存先行指标,土地出让规模的调整,既是行业供求规律的自我调整,也体现了地方主管部门展开的主动应对,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指出。
在此环境下,2024年土拍市场整体维持点状高热、持续分化的趋势。尤其是9.26新政以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部分地块竞拍出高溢价。
据中指院统计,虽然各线城市成交规模均缩量,但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比提升,房企拿地进一步聚焦于核心城市,1-11月TOP20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占全国比重仍过半。
从土拍热度来看,北上深杭仍是房企重要补仓之地,广州、成都、合肥优质地块房企参拍积极。中指院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22城住宅用地溢价成交占比为24.1%,较去年同期回落13.3个百分点。分城市来看,深圳、杭州、上海溢价成交宗数占比均超5成,北京、合肥、成都超3成,其余城市普遍在2成以下。
“当前房企投资拿地更追求确定性,一二线核心城市优质地块成为房企抢地重心,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土地依旧少人问津,土地市场呈现局部火热、整体偏冷的格局。”克而瑞分析师称。
此外,不少规模房企也表示,坚持“以销定投”的战略,将投资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核心二线城市。
一位TOP10房企高层表示,集团在拿地策略上更加聚焦在高线城市,尤其是城市的核心区域。这种策略有助于确保资金安全、穿越周期,并抓住土地市场的新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等地土拍政策有所调整,恢复价高者得的竞拍方式,一定程度提升了土地市场的活跃度和竞争度,优质地块受到众多房企的关注和角逐,对稳定土地市场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需求端预期改善,上海、杭州、北京等地限房价政策的退出,以及更多高端新房项目的开盘,有望推动2025年继续迎来更多高品质、高单价地块成交,并带动投资端信心回升。”中指院分析师称。
央国企仍是拿地主力
拿地企业方面,2024年仍然保持了少数央国企占主导、多地城投托底、民企稳中求进的格局。
克而瑞数据显示,前11个月央企拿地金额占百强30%比例,国企达到23%,分别较2023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和上涨6个百分点;民企拿地金额占比14%,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
相较之下,城投在央企投资下滑背景承担了更多的托底作用,TOP100房企中,城投拿地金额占比达到26%,仅次于央企,较2023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
“前11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央国企拿地占比均在八成左右,土拍情绪偏弱的城市地方国资占比较高,如无锡、沈阳、南京、福州、长春等城市地方国资占比均超5成,其中无锡、沈阳超8成。”中指院分析师称。
具体到企业方面,2024年混合所有制、民企、央企投资金额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民企中,少数规模化、全国化的企业仍存拿地能力。地方国企中,部分企业积极走出大本营,持续在核心城市竞买优质地块,其中,越秀地产表现相对突出,其通过招拍挂和收并购等方式持续布局,拿地金额增幅接近五成。
“央国企投资规模仍保持领先,但投资较为谨慎。这也导致多个地方土地市场依旧需要城投平台公司进行托底,虽然整体金额不及央国企,但数量较多,且拿地金额较去年有明显提升。”上述中指院分析师称。
其进一步表示,虽然当前销售端有所转暖,但从企业投资角度来看,鉴于大多数企业现金流、库存周转依旧承压,现阶段大部分市场化企业的主要任务仍是调降自身库存,预计2025年企业投资仍将处于筑底期。
展望2025年,多位分析师指出,基于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得益于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并明确地方债可以用于土地储备和闲置土地收储,将在实质上加快行业去库存步伐,并减轻投资端的资金压力。
“当前,自然资源部针对运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细则已经落地,未来财政部相关政策细则有望跟进,为各地执行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中指院分析师表示。
“得益于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以及行业去库存、稳信心步伐的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迎来更多高品质、高单价地块成交,土地交易规模方面,也有望在和商品房交易规模相匹配的低位企稳。”克而瑞分析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