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CES展上,多款AI陪伴产品展出。 ②兴业证券章林表示,AI玩具凭借显著提升的交互体验、非严肃使用场景的需求特点较少的硬件端限制以及较低的AI化成本,应用推广基础实,有望成为最快爆发的AI终端之一。
《科创板日报》12月30日讯 AI芯片竞争日益激烈,据媒体报道,作为算力霸主的英伟达正在押注机器人技术,希望其能成为公司下一个重要增长动力。
“物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 英伟达机器人技术业务副总裁Deepu Talla表示。
当前,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规模化初期,行业仍在致力于降本、提高产品精度和扩大规模。
Talla指出,机器人市场的转变动力主要来自于两项技术突破:AI大模型的爆炸式增长、以及通过模拟环境在这些模型上训练机器人的能力。后者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发展,有助于弥合“模拟到现实的鸿沟”,可以确保在虚拟环境中训练的机器人能在现实世界中有效运行。
“过去12个月以来,这个差距已经足够成熟(渐渐弥合)。如今我们可以结合生成式AI进行模拟实验,两年前这是做不到的。”
在机器人领域中,英伟达将自己定位为机器人技术平台的供应商,供应全栈解决方案,覆盖训练机器人的各层软件和机器人芯片。公司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最新一代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小型计算机Jetson Thor。
与此同时,高盛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大幅上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期,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是此前预测值(60亿美元)的6倍有余。
在解释上调预期原因时,与英伟达Deepu Talla一样,高盛也指明了AI模型对机器人训练的重要作用。 “AI加速演进、技术突破、资本支出投资加大都是促成我们调整预测的核心推动因素。目前端到端AI取得了重大进展,模型可以通过这种AI进行自我训练,不再需要人类工程师手工编写所有代码。这加快了机器人的发展,使这些设备能够更快地完成更多任务并适应新情况(例如在工厂外工作)。”
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2027年间率先应用于工厂,而进入消费市场的时间则预计在2028年~2031年之间。
整体来看,近期海内外多家公司都加快了机器人的布局脚步。
OpenAI 在已经投资Figure、1X之后,考虑自主开发人形机器人,公司已重启机器人团队;广汽集团发布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乐聚人形机器人产线正式启动,预计可年产200台人形机器人;上海矩阵超智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MATRIX-1;优理奇科技全新通用人形机器人Wanda 2.0发布……
长城证券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处于从"0-1"向商业化落地"1"的加速推进阶段,今年以来可以明显发现入局者大量增加、大厂入局已成明显趋势。分析师看好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方向之一、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方向和首发经济的重要分支,在政策的驱动下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有望迎接2025年量产元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