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警告称,央行的独立性在世界部分地区正受到挑战,更大的政治影响力可能会削弱央行抑制通胀的能力,进而带来经济波动的风险; ②特朗普上周表示,他将要求美联储降低利率,并声称自己对利率的了解胜于那些负责决策的人。
财联社12月30日讯(编辑 夏军雄)2024年注定成为全球政治史上动荡与转折的一年,在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进行大选之外,多处地缘政治冲突亦没有停歇的迹象,这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以历史性胜利重返白宫,标志着美国政治进入更加分裂和充满争议的阶段,同时也拉开了全球地缘政治新博弈的序幕。
进入第三年的俄乌冲突在2024年呈现出战场胶着与外部干预加剧的双重态势。
在欧洲,法国和德国陷入政治动荡,极右翼势力崛起引发对欧盟未来的担忧;而中东冲突升级,叙利亚政权更迭重塑地区秩序;亚洲则经历了韩国政治危机和日本首相更替的双重变局。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的扩员进一步展现出全球力量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而北约的扩张则增加了大国对抗的风险。
以下为财联社环球编辑部梳理的反映2024年国际局势动荡的十大看点:
特朗普卷土重来,料深刻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今年11月,特朗普击败哈里斯赢得大选,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首位赢得第二个非连续任期的美国前总统。与此同时,共和党人重新控制了参议院,并保住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
美国政治分化愈演愈烈,共和党大获全胜意味着美国未来四年内多项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而对国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外贸易政策,以及美国在俄乌冲突和气候议题上的立场。
特朗普已经放话,他将在上任首日就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不过,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只是与其他国家谈判的筹码,不太可能得到全面实施。
美国是乌克兰最大的援助国,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公开抨击这点,再加上他此前展示出的亲俄立场,拜登政府和欧洲担心,特朗普上台后会牺牲乌克兰的利益,迫使其与俄罗斯和谈,从而达到结束战争的目的。
作为坚定的化石燃料支持者,特朗普对气候变化危机持蔑视和怀疑态度,他在第一任期让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特朗普还在2020年启动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程序,但这一过程并未完成,拜登政府上台首日就宣布美国停止退出该机构。据媒体报道称,特朗普将在上台后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和世卫组织。
尽管有观点认为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具有鲜明的孤立主义色彩,而其本人也确实信奉“美国优先”原则,但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孤立主义者,这点从他最近展现的领土扩张意图就能看出。
特朗普近日表示,美国应获得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控制权,他还多次调侃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
如果说特朗普涉及加拿大的言论尚能算是玩笑话,但他觊觎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却是认真的。虽说这和孤立主义相悖,但却符合美国19世纪所持有的信念——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又译作天定命运),即美国被上帝赋予了向西扩张至横跨北美洲大陆的天命。
特朗普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全球地缘政治未来四年料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俄乌局势升温,双方和谈条件难以达成一致
俄乌冲突今年进入第三个年头,俄罗斯在战场上稳步推进,乌克兰则基本处于防守状态。
今年8月,乌克兰对位于俄罗斯南部边境的库尔斯克州发起了大规模攻击,一度令俄罗斯措手不及,这是二战结束以来俄罗斯领土遭到的最大规模袭击。
乌克兰进攻库尔斯克的目标是迫使俄罗斯撤回部分主力部队,从而缓解其在乌东前线的压力,并在未来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
然而,乌克兰未能达成战术目标,由于调动兵力进攻库尔斯克,导致乌东防线被削弱,俄军得以将战线持续向前推进。
由于在战场上处于不利局面,乌克兰要求西方允许其使用援助武器攻击俄罗斯领土。西方国家担心冲突升级,一直没有同意解禁,直到特朗普赢得大选后,美国和英国均放松了这一限制,乌克兰随后使用英美两国提供的远程导弹攻击了俄罗斯境内目标。
这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弹,其于上月向乌克兰第聂伯罗市发射了“榛树”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西方援助乌克兰的远程导弹射程有限,最大射程也不过300公里左右,乌克兰还在利用无人机打击俄军纵深目标。
12月下旬,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遭到乌克兰多架自杀无人机分成多个波次的袭击。
乌克兰持续受困于兵力不足,美国已敦促乌克兰把征兵年龄下限下调至18岁,但遭到了拒绝。
或许是战场上面临不利局势,加上特朗普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于俄乌和谈的立场已有所软化,暗示他的政府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收复其领土,但仍坚称须加入北约才能获得安全保障。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对和平谈判持开放态度,并愿意与特朗普讨论乌克兰停火协议,但他排除了做出任何重大领土让步的可能,同时坚持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
法德陷入政治动荡期,欧洲极右势力崛起
特朗普即将回归之际,欧盟两大核心成员国法国和德国先后陷入政治动荡。
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解除了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财政部长一职,自民党所有部长随后退出由社会民主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这意味着三党执政联盟的分崩离析。
由于朔尔茨未能通过信任投票,德国定于明年2月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届时将选出新任德国总理。
除社民党的朔尔茨外,目前德国总理候选人还有基民盟主席默茨、来自绿党的现任副总理哈贝克和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
民调显示,默茨最有可能成为新的德国总理,而朔尔茨的支持率甚至排在魏德尔之后,仅位列第三。
12月初,法国国民议会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投票罢免了总理,巴尼耶政府上台仅三个月就垮台。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6月解散国民议会以来该国又一次“政治地震”。
马克龙随后任命贝鲁为新一任总理。作为马克龙的长期盟友,贝鲁领导的民主运动党一直支持马克龙的执政联盟。
今年夏天,马克龙试图通过提前选举来阻止玛丽娜·勒庞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掌权,但却导致该国出现“悬浮议会(Hung Parliament)”,即没有任何政党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这意味着马克龙在剩余任期将难以推进任何重大政治议程。
法德政府先后发生动荡的背后,反映的是极右翼政党在欧洲崛起。
极右翼的勒庞赢得2027年法国总统选举的可能性已经不容忽视。在2017年、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中,勒庞都输给了马克龙,但2022年选举时差距已经很小。
最新民调显示,若马上举行总统选举,勒庞的的得票率将近40%,远超马克龙所在阵营的候选人。
在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的支持率位列第二,超过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不过,德国主流政党已达成共识,不会与AfD在中央或地方合组联合政府。
英国政府换届,工党时隔14年再度上台
在今年7月的英国大选中,工党领袖斯塔默带领工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英国新首相。这标志着保守党2010年以来的长期执政局面结束,也让英国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就在不到五年前,工党败给了执政党,并遭遇了自1935年以来最惨痛的选举失利。
英国近年来面临国内经济不振、公共服务危机、非法移民增加等问题,保守党不仅应对不力,还屡屡爆出各类丑闻,最终失去民心,民众转而支持工党。
早在工党上台之初,就有观点指出,尽管凭借选民对保守党的不满赢得了大选,但工党上台后仍将面临诸多挑战,而且并没有太多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工党执政首季的英国经济表现似乎作证了这一观点。
英国国家统计局12月2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经济2024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速从先前预估的0.1%下调至零。
此前,英国央行在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已将英国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零,部分机构也纷纷下调英国今年全年增长预期。
执政首季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无疑会让工党政府面临不小压力。
日本更换首相,石破茂内阁艰难前行
随着岸田文雄放弃连任,石破茂于今年10月成为新一任日本首相。这是日本自2021年10月以来再次更换首相。
岸田文雄在任时间近三年,是21世纪以来执政时间第三长的日本首相,仅次于安倍晋三和小泉纯一郎。受日本国内通胀升高和自民党黑金丑闻影响,岸田文雄的支持率持续低迷,最终他不得不放弃连任。
日本首相以任期不稳定而著称,短短一年甚至数月就下台屡见不鲜。事实上,石破茂在上任仅40余天后就经历了一次内阁集体辞职,不过他很快就再度当选日本首相。
根据民调,石破茂内阁10月初上任时的支持率略超50%,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迅速下滑,如今仅为32%。
石破茂内阁能否继续维持,或者维持多久,已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中东冲突愈演愈烈,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
始于去年10月的巴以冲突愈演愈烈,除了加沙地区外,以色列还将战线延伸到了黎巴嫩北部,与真主党开战。
以色列先是在9月击毙了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随后在10月击毙了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
在美国和法国的斡旋下,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于11月27日达成了停火协议,规定冲突双方初步停火60天。此后,冲突双方多次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
以色列还与哈马斯和真主党的支持者伊朗发生了直接冲突。今年4月,伊朗对以色列发起空袭,发射了约300架无人机和导弹。以色列称几乎所有导弹都被拦截。
10月1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随后在当月月末发起报复,对伊朗实施了空袭。
除了多线作战的以色列之外,今年足以影响中东格局的另一起重大事件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倒台。
随着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在闪电攻势中占领大马士革,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被推翻,结束了其家族超过半个世纪的统治。阿萨德逃往俄罗斯。在这场中东格局重组中,土耳其将因此获益,俄罗斯和伊朗则蒙受损失。
韩国时隔44年再现戒严令,尹锡悦政治豪赌失败
12月3日深夜,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首尔发表紧急电视讲话,毫无预兆地发动紧急戒严,并派遣军队抓捕国会议员。这是韩国44年来首次宣布实施戒严令。
韩国国会4日凌晨召开紧急全体会议,并以全票推翻了紧急戒严令。尹锡悦随后被迫解除戒严令。
4日下午,韩国6个在野党联合向国会提交弹劾尹锡悦动议,6日至7日投票表决,但第一次则未通过。
第二次弹劾于12日发起,并于14日通过,尹锡悦总统职权立即停止,弹劾动议案提交给宪法法院进行审理,总理韩德洙成为代理总统。不过,韩德洙于两周后也遭到了弹劾。
尹锡悦的五年任期将于2027年结束,目前已经过半,他承认自己发动戒严是出于绝望。在发动戒严令之前,尹锡悦的支持率持续走低,国会反对党一再推动对他的妻子进行调查,并弹劾他的内阁成员,指控他们腐败和滥用权力。
尹锡悦停职后,还需宪法法院裁决弹劾案是否成立,若裁决成立,尹锡悦将被立即解职;否则,他将立即恢复总统权力。
一旦尹锡悦被罢免,韩国将提前进行大选。民调显示,目前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韩国总统的是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
金砖国家持续扩员,印尼、马来西亚等9国成为伙伴国
金砖国家今年扩大了规模,纳入伊朗、阿联酋、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作为新成员。据统计,金砖成员国合计约占全球名义GDP的26%,占全球人口的40%以上。
金砖国家仍在持续扩员中。今年10月,金砖国家大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峰会批准了金砖伙伴国的相关文件,为30多个有意加入金砖组织的国家,提供除成员国身份以外的另一种选择,即伙伴国。
12月下旬,俄罗斯公布了第一批金砖伙伴国的名单,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将在2025年1月1日成为金砖伙伴国。
据悉,目前还有超过二十多个国家对参与金砖机制合作提出了兴趣,包括阿塞拜疆、孟加拉、巴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摩洛哥和巴基斯坦等。
值得一提的是,9月有媒体报道称,土耳其已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土耳其的特殊之处在于该国和西方关系密切。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还曾申请加入欧盟。土耳其官员在11月透露,金砖国家将授予该国“伙伴国”地位。
北约进一步扩张,成员国纷纷增加国防支出
今年3月,瑞典加入北约,成为该军事联盟第32个成员国。
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典和芬兰一起申请加入北约,后者于去年4月成功加入。芬兰是俄罗斯的邻国,该国的加入使北约与俄罗斯的边境线长度增加了大约一倍。
随着特朗普将重返白宫,北约也面临着一项难度不小的挑战,那就是大幅增加国防开支。
根据北约规定,成员国每年的国防开支至少要占GDP的2%。然而,许多北约成员国多年来都未能实现该目标,这让特朗普非常不满。
今年2月,特朗普在一次竞选集会上威胁称,如果北约成员国军费开支没有达到目标,那么当它们面临俄罗斯的攻击时,他不仅不会保护这些国家,甚至会鼓励俄罗斯攻击它们。
这番话激发了许多北约成员国的危机感,它们纷纷承诺,从今年开始,每年将把自身国防开支提高到至少占GDP的2%的水平。
北约成员国目前正在讨论在明年6月的峰会上将国防开支目标提升至3%,但许多成员国担心,这样做将需要做出艰难的财政决策。
然而,这一数字恐怕还不够。据媒体报道,特朗普的团队向欧洲官员透露,特朗普将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不过,报道也指出,特朗普可能会满足于3.5%的目标。
加拿大总理面临不信任动议,或于明年初下台
自2015年秋季以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已执政9年,但他所在的联邦自由党最近一年多来支持率持续低于主要反对党保守党。
今年10月有媒体报道,为了挽回支持率,自由党内部一些议员对特鲁多发起了“逼宫”,要求他主动辞职。不过,特鲁多顶住了压力,声称会继续作为党首率领自由党角逐下一次大选。
然而,特鲁多的危机没有结束。12月16日,加拿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弗里兰宣布辞去内阁职务,原因是她和特鲁多在如何应对美国关税威胁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作为特鲁多内阁中的重要成员,弗里兰离职加剧了外界对特鲁多领导能力的质疑。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加拿大各省省长正在努力寻求统一应对策略,并对特鲁多政府的“混乱”表示不满。
特鲁多上月曾飞往佛罗里达州会晤特朗普,试图化解关税威胁无果。
反对党议员已放话将在明年1月27日加拿大议会冬季休会结束后,提出针对特鲁多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如果不信任动议获得通过,特鲁多将失去总理职位,并触发新一轮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