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特斯拉、比亚迪、小鹏之后广汽也进场!具身智能赛道挤满车企
①本次广汽集团打造的人形机器人融合了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
                ②②有观点认为,汽车生产车间不缺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进车间仍需加深场景理解,突破更多的技术边界。

《科创板日报》12月26日讯(记者 唐植潇),又一家地方车企盯上了具身智能赛道。

今日,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GoMate。据介绍,该款机器人拥有38个自由度,并采用了业内首创的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融合了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

四轮足稳定状态下高度约1.4米,两轮足站姿高度可达1.75米。四轮足模式下,机器人可稳健上下楼梯、爬坡、单边越障;两轮足模式下,机器人动作灵活高效,空间占用更小。

对于该产品,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表示:“该款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将实现自研零部件的批量全球发售,同时,在不同行业实现示范应用;2026年,完成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据悉,包括广汽集团在内,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进入到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部分企业已经探索将人形机器人应用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

有投资人认为,车企可能看中了人形机器人与人相似的构造、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认为其能够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普及和应用,还需要在技术、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等方面取得突破。

多家车企盯上具身智能赛道

据了解,广汽集团为人形机器人GoMate设想的应用场景是安防、康养、汽车后市场,未来还将会被应用在物流、教育等更多场景应用。

为了让GoMate精准地进行动作控制,以及在毫秒级内响应语音指令,GoMate融入了广汽自研纯视觉自动驾驶算法,并且支持云端多模态大模型。

张爱民介绍,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而且降低了能耗,相比同类产品节能达80%以上。据悉,该款机器人采用了广汽集团的全固态电池,续航能力达到了6小时。

广汽集团方面称,GoMate实现了灵巧手、驱动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完全自研,真正做到自主创新。

早在广汽集团之前,就已经有多家车企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特斯拉发布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宣布将在特斯拉超级工厂试用。Optimus已经在执行工厂任务,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并预计到2024年年底,Optimus装置将在工厂执行一系列有用的任务。

包括东风柳汽、比亚迪、蔚来汽车等车企则是选择与优必选合作,将其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在自家工厂中开展实训。

其中比亚迪汽车制造车间将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的协同作业;蔚来汽车则主要使用人形机器人在两个方面进行实训包括,狭小空间内的多任务作业,以及部分项目的质检。

今年小鹏汽车宣布将会在科技日上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据悉,该款机器人基于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打造,机器手超过 60 个关节,能够执行多种精细任务。预计该款机器人将在小鹏汽车的工厂和销售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体验。

今年4月,奇瑞汽车联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该款机器人能够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交互意图,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和语言输出。奇瑞意图将之应用在门店销售端。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称:“未来不同类型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各有不同。比如,双足人形机器人可能在装配线上进行精细操作;轮式人形机器人可能在零部件仓库里进行物料搬运和协作;人形机器人可作为新的客服担当、展厅讲解担当,以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服务客户。”

机器人进厂“打螺丝”仍需时间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包括《“机器人 +”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包括研发补贴、税收优惠、产业园区建设等,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激发了车企进入该领域的积极性。

也有观点认为,车企盯上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研发技术的相通性和可迁移性。车企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如机械制造、电子控制、传感器技术、电池技术、智能控制等,这些技术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2月25日,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回应是否会做人形机器人时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节奏不是现在,“如果我们连L4级自动驾驶的汽车都解决不了,怎么去解决更复杂(的应用场景)。车是最简单的机器人,如果车没法实现,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非常有限的。”

天使投资人郭涛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尚未实现大规模普及和应用,这主要受到技术、成本和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限制。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存在诸多技术瓶颈需要突破,如运动控制、感知与交互等;从成本层面来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售价昂贵,难以被广泛应用。”

有汽车行业从业者认为,汽车生产车间很早就引入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冲压车间、焊接车间、喷涂车间均已用机器人完成自动化。

该名从业者补充道:“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对操作空间要求比较大,且硬件尤其是传感器算法算力有上限,不足以支撑步骤比较多的操作。因此目前在汽车生产线上,人形机器人可操作的工序还比较少。人形机器人要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真正实现落地应用,还需加深场景理解,突破更多的技术边界。“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机器人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