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日报 1月7日讯,今日新消费日报的主要内容有:蜜雪冰城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广东将派发800万元文旅消费券;小米SU7交付超135000台。
《科创板日报》12月25日讯(记者 邱思雨) 今日(12月25日),阿里巴巴旗下拍卖平台阿里资产显示,北京汉能薄膜发电投资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京汉能”)持有的合计价值共4.65亿元的应收款项类债权已流拍。
网站显示,起拍价约3.72亿元,加价幅度约为185.97万,竞价周期一天。本次拍卖共762次围观,0人报名。
拍卖风险提示称,对前述应收帐款,管理人不提供任何应收款项可收回的保证或者承诺。对于拍卖标的可能存在瑕疵或者尚未发现的缺陷(该瑕疵和风险将导致应收账款部分或者全部无法收回等风险),管理人不承担相关资产的瑕疵保证责任。
另外,平台方还提示了其对外债权可能全部或部分无效、不存在、无法追回、产生损失等;债权可能已超过诉讼时效、执行时效或丧失相关的法定期间或因其他原因已部分消灭或成为自然债导致存在无法收回;债权可能存在已经被其他债权人或第三人收取的情形等一系列风险。
昔日光伏龙头资产无人问津
这并非北京汉能债权的首次拍卖。事实上,这笔债权就在12月17日第一次流拍。彼时起拍价为4.65亿元,虽有超2000人围观,但并未有人出价。
在阿里资产平台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搜索“北京汉能”发现,该公司上到数亿元的债权资产,下到百余元的电脑主机、8元的沙发等物品均被拍卖,大部分债权拍卖无人报名。
天眼查显示,北京汉能薄膜发电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人为李清政,注册资本达6000万人民币。该公司涉诉关系共33条,破产案件共4条。
不同于当下的无人问津,汉能系公司一度风光无限。创始人李河君从水电起家,后转战光伏领域。汉能系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市值曾高达3000亿港币,在2015年,李河君甚至以1600亿元的身价超越马云和王健林,成为中国首富。
进军光伏行业后,汉能集团迅速扩张,但好景不长,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导致股价暴跌47%,市值大幅缩水。此后,汉能系公司又遭遇了一系列困境,包括大规模欠薪等问题。2023年,有报道称李河君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或涉及锦州银行借贷。在多重压力下,汉能系公司最终走向破产之路,其曾经的辉煌也成为了过眼云烟。
曾押注薄膜电池路线
不同于当前主流的晶硅技术路线,汉能系押注的是薄膜技术路线。
资料显示,太阳能薄膜电池采用薄层材料,运用电子半导体和光学原理,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其特点是用硅量极少,且拥有质量小、厚度极薄、可弯曲等优点。
不过,薄膜电池的一系列缺点也造成了其产业化进程大幅度落后于晶硅电池。此前,汉能新材料产业集团一位前部门主管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表示,“薄膜光伏有好多问题,如:容易损坏、发电量不够高、受粉尘影响特别大,再加上在国内建筑上应用少,本来很领先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到位。薄膜光伏在野外大型的光伏电站,容易损耗。在西北,包括沙漠地区的光伏电站都是晶硅的,成本低,损坏率低。”
但汉能系的崩盘并不意味着薄膜电池技术的失败。事实上,在薄膜电池中,有砷化镓(GaAs)、碲化镉(CdTe)、铜铟镓硒(CIGS)、钙钛矿这几种常见的化合物电池。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钙钛矿电池愈发受到市场关注。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备禁带宽度佳、吸光效果好、载流子稳定,转换效率高等一系列优势。方正证券分析师表示,钙钛矿电池原材料成本与消耗低,产业链流程缩短,投资额仅为晶硅电池一半,产业化前景广阔、可行性高。
回看汉能薄膜的发展历程,虽然该公司致力于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发展,但其并未消化好买来的技术。
据悉,汉能薄膜彼时收购了多家国外公司,技术层面曾掌握了7-8条国际领先的薄膜发电技术路线,但一直未能推动大规模的量产。“汉能掌握了先进技术,但得批量造出来,而不是只能小部分生产。汉能设计的很多民用产品,实际上都没有铺开。 ”汉能新材料产业集团一位前部门主管进一步提到。
目前来看,光伏产业作为一个重资产、高投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当下高度“内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家光伏企业押注的技术路线的先进性、迭代速度、产业化潜力等尤为重要。除此以外,是否具备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稳健的现金流等也是一家光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