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韧性十足!CRO头部企业稳住了基本面 但生物安全法案“阴霾”明年或还在|年终盘点
①2024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扰动CRO全年,明年或将继续;
                ②今年前三季度,超半数上市公司营收正增长,CRO龙头业绩凸显韧性;
                ③ADC、GLP-1、双抗等热门靶点研究将持续火热;
                ④2025年,CRO龙头与中小企业业绩或将进一步分化。

财联社12月23日讯(记者 卢阿峰)对于“医药卖水人”CRO行业来说,2024年可谓阴霾重重,不仅深受生物医药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同时,美国国会从年初提起的《生物安全法案》也成为笼罩行业全年的阴影。

财联社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受上述因素影响,从年初至今,A股市场21只CRO概念股中,仅有三只股价涨幅为正,其余18只概念股市值均蒸发不少。但在业绩层面,前述21家公司中,仍有超过半数企业营收正增长,行业龙头业绩表现尤显韧性。

业内专家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景气度来看,今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确实扰动了相关企业股价和市值。展望明年,CRO龙头与小体量企业的业绩分化或将愈发明显;同时,生物安全法案的扰动或将持续。

生物安全法案“阴影”贯穿全年 但业绩仍显韧劲

从年初开始,国内CRO企业就被迫接受一个事实,美国国会相关议员正式提出《生物安全法案》的相关立法程序,而这一法案也成了整年横亘在国内CRO头上的一片阴影。

随后,该法案的相关炒作伴随着美国相关议员间歇性出来刷存在感,不断地扰动以药明系为代表的、在美国营收占比较高的CRO企业的股价。

以药明康德为例,年内股价最低点达到36.36元,市值曾一度缩水超三分之一。

而在年底美国国会会期结束,《生物安全法案》单独立法和“搭便车”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和CR法案均尝试失败的情况下,药明康德以及CRO们的股价和市值终于迎来一定修复。

“毫无疑问,生物安全法案对于今年的CRO们来说,是一场无妄之灾,确实影响了投资者对于该板块的热情和预期。”有业内专家向财联社记者如此表示。

但回归到基本面,今年CRO们的营收似乎“稳住了”。WIND的CRO概念板块的21家上市公司中,超过半数的CRO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正增长,其中,诺泰生物(688076.SH)、博济医药(300404.SZ)和阳光诺和(688621.SH)同比增幅居前三位;而凯莱英(002821.SZ)、金凯生科(301509.SZ)和美迪西(688202.SH)则同比下滑最严重,分别下滑35.52%、34.29%、32.29%。

凯莱英证券部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虽然业绩看起来有一定缩水,但实际上去年四季度才执行完此前特殊大订单,剔除大订单的影响,公司营收是同比增长的。

“一哥”药明康德(603259.SH)的业绩缩水原因与凯莱英有些类似,2024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277.02亿元,同比下降6.23%,如果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增长4.6%。截至2024年9月底,药明康德在手订单438.2亿元,同比增长35.2%。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安全法案似乎并没有影响药明康德客户的信心与决策,今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过800家,维持现有超过6000家庞大活跃客户群,且美国市场收入贡献依旧维持高位,占64%。

而CRO另一龙头康龙化成(300759.SZ)今年的表现似乎更加让人惊喜,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约为88.17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82%。

康龙化成证券部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们此前在三季度业绩交流中有披露,下半年争取营收同比增长10%,目前我们经营都很正常。”

法案明年或“卷土重来” 景气度会否明显变化?

“今年CRO行业的景气度与去年相比差别并不大,但或是因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扰动,给广大投资者一种好像CRO板块风雨飘摇的印象,其实不然。”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但明年的变数还是很大,因为生物安全法案大概率还是会‘卷土重来’。”赵衡判断道。

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赞同,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高管杨涛告诉财联社记者,“明年法案大概率还会被祭出来恐吓国内CRO公司,某些议员会再度串联发起立法流程。在中美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美国试图保持细分领域的优势,而美国相关议员对于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判断存在偏差,这在短时间内无法逆转。”

熟悉美国国会立法运作的上海元达温斯顿合伙人律师詹凯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明年参众两院由共和党主导,相关条款可能会趋严,但该法案或会受到中美关系大方向的影响。美国特朗普2.0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安全法案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中美在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能够形成一揽子谅解也说不定。”

财联社记者也向多个上市公司征求对于明年《生物安全法案》继续扰动的看法,药明康德方面表示暂不回应,其他CRO企业大多表示,“法案立法进程无法预测,但应该扰动不大,没有这方面的风险”。同时向记者表示,“其美国市场的业务增速仍然可观”。

杨涛表示,国内生物医药的立项热情不高,尤其是近期关于B证企业的新规基本熄灭了仿制药的研发热情,现阶段CRO企业要增长,只能到海外去寻找,这也给CRO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做真正国际化的企业,必须提高企业海外本土化的程度,例如加大海外投资,多雇佣当地人才,在价值观上争取得到所在国的认同;二是提高真正的合规性,与国际法规接轨,只有融入当地社会和经济,才能抵御一些可能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7月5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随后各个省市地区纷纷跟进出台相关政策,用包括真金白银在内的若干措施,推动创新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国家和省市多级试点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设立生物医药相关帮扶基金等措施也在不断出台。

“鼓励创新药”似乎成了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共识,而上述鼓励和支持创新药的政策措施出台后,是否能提振CRO行业的2025年业绩?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创新药研发周期漫长,且相关利好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地和生效,传导至新药立项乃至影响CRO业绩尚需时间。”

但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不会缺乏活力,杨涛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热门靶点例如ADC、双抗和GLP-1的创新药立项和研究或仍火热。“明年CRO龙头与中小型企业的业绩分化预期会更加明显。”

CRO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