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日,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正式启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先声药业等企业代表现身; ②虽具体执行方案尚待明晰,但业内认为对国内医药企业是毋庸置疑的利好; ③东南亚医药市场增长强劲,但对进口药械依赖很大。
财联社12月21日讯(记者 何凡)医美行业快速发展的道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分岔口,价格战、同业掐架事件频发,更加理性发展的下半场或将来临。众多玩家不断涌入玻尿酸、肉毒毒素、光电仪器等领域,使得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企业想要继续保持业绩高速增长并非易事。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未来两三年医美行情不会比今年好太多,但更加规范开放的政策和材料科学方面的快速发展仍值得期待。
跨界,破界……今年以来医美行业显示出更强的“流动性”,一方面转型医美赛道的传统药企不在少数,覆盖光电仪器、填充类等多类型产品;另一方面,过去医美行业上下游的固有边界正逐渐被打破,互联网平台企业、生产商纷纷躬身入局线下医美连锁。这些商业逻辑和身份的转变会给医美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创造行业新生态,还是以另一种形式打起价格战,加剧竞争,还需拭目以待。
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
当下,医美市场正呈现出竞争者不断涌入、整体趋近饱和的状态,上游生产商业绩“野蛮生长”的态势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以医美三剑客为例,今年1-9月华熙生物(688363.SH)营收、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滑8.21%、29.62%,爱美客(300896.SZ)和昊海生科(688366.SH)业绩虽增长,但营收同比增速均已放缓至个位数。而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收盘,与今年年初相比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市值分别下降17.40%、2.50%和10.12%。
和玻璃酸钠生产商相比,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生产商锦波生物(832982.BJ)表现相对亮眼,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91.1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0.62%,但营收和归母净利的增速同比均有所放缓。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赛道也正愈发拥挤。创健医疗(873474.NQ)《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公司用于面部注射填充的重组III型胶原蛋白植入剂正在注册申报中,预计今年年底获批,同时,巨子生物(02367.HK)也曾在业绩会中预测公司细纹填充产品及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在明年的一季度会拿到注册证。
“现在整体胶原蛋白市场算是一个蓝海市场。”锦波生物证券部人员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未来肯定会有很多家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公司也考虑到之后会存在竞争,但是公司是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其实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企业进入胶原蛋白市场,因为很多消费者不是很了解,更多企业进来可以对消费者有一个教育作用。但是未来如果竞争比较激烈,我觉得可能也会有价格战。”该工作人员同时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对微观企业会有一定影响,但薇旖美走的是高端路线,消费群体“应该是高净值的客户”。
竞争加剧成为过去一年医美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9月复星医药官宣旗下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已获批,成为国内第六款获批的肉毒素。而就在不久前的7月,爱美客也曾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公司申请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注册上市许可已获受理。
除注射产品外,光电仪器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就在12月16日,光电领域连下四证,包括两款家用美容仪器和两款皮秒产品,这也意味着国内至少已有九家皮秒厂商“拿证”。
博济医药(300404.SZ)子公司九泰药械总经理李强告诉财联社记者,在行业内卷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降价,即使高品质企业价格会更稳定,但总的来讲医美价格需要回归市场真正的规律,在正常的商业规则下赚取利润,而不是暴利。
“受经济形势影响,明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相比今年医美行情不会好太多。”在聊及未来时,李强表示,好的方面有两点,第一未来医美政策将走向利好,迎来更规范和开放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创造更明确和有利的生存空间,极大程度规避不合规的行业乱象;第二材料科学方面的进展是值得期待的,例如胶原蛋白领域还可以继续深挖,此外还包括复合材料,现在已经有针对微球和医美材料相结合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中了,其次还有人源材料,与胶原蛋白相比这类材料在功效上会有质的飞跃。
转型医美需注重合规能力
除来自同行的压力外,众多其他领域企业纷纷跨界医美寻求第二增长曲线,ST美谷(000615.SZ)在半年报中表示“来自医药、地产、母婴和平台等领域企业,通过股权收购、代理或战略合作等方式纷纷入局医美领域,并不断加码布局,行业竞争加剧。”
今年7月,华东医药(000963.SZ)通过官微表示,公司英国全资子公司Sinclair旗下注射用皮肤填充产品KIO015已按照欧盟医疗器械法规要求提交了欧盟CE认证申请。该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获得欧盟CE认证,届时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非动物源性壳聚糖医美填充剂。公司已开展KIO015在中国的注册临床试验相关准备工作,计划尽快启动中国注册临床。
华东医药跨界医美收获颇丰,或许也“启发”了其他药企,近年来跨界医美的药企越来越多,今年以来更是频频“出圈”。思摩尔国际(06969.HK)与卫光生物(002880.SZ)发起设立企业中御生物,利用专业雾化透皮渗透技术进入医学美容领域。爱朋医疗(300753.SZ)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依托麻醉深度监护仪切入医美安全赛道并开发首款快速康复理念的爱臻能口服营养素,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医美光电仪器类新产品;佰仁医疗(688198.SH)子公司艾佰瑞旗下“胶原纤维填充剂-Ⅲ”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该产品可用于面部深层注射,纠正皱纹和塑形。
乐普医疗(300003.SZ)在2024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持续推进眼科、皮肤科产品研发工作,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等产品正在申报注册中,预期获证时间为2025Q2-Q3。乐普医疗证券部工作人员曾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医美市场前景比较广阔,而医生技术和市场推广是竞争的核心点,做大、抢占市场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与严肃医疗相比,消费医疗不会面临来自集采的价格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制药企业转型做创新药投入非常大,走的弯路也很多,而从今年来看,医美行业业绩在医疗器械领域还算是阳光地在增长。”李强在谈及传统药企涌入医美赛道的原因时表示,确实会有企业认为,公司仿制药做得好,医美就很容易成功,“但我的看法是相反的,我接触的客户在转型做医美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合规的意识和能力,中国医疗器械和仿制药的发展历史以及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企业在切入医美赛道时不能轻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破界”赋能中游连锁机构?
而另一方面,过去医美行业上下游的固有边界也正在逐渐被打破。
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在医美产业链上的布局从互联网平台延伸到了下游连锁机构。11月,新氧宣布推出全新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据官微中显示,历经一年试运营后,新氧青春诊所在价格,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升级,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陆续开设门店。
此外12月,据媒体报道,欧莱雅投资了国内高端医疗美容连锁机构颜术医美。官方公众号显示,颜术医美于2011年创立,专注于皮肤损伤治疗、微创激光美容、注射微整形、整体医疗护肤、美体塑形五大领域,在杭州、上海、武汉、苏州四座城市拥有7家门店。
据工商资料显示,颜术医美实控人宋为民原任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兼皮肤美容激光科主任,同时其还创立了“颜思教育”,据官方微信介绍,这是一家通过实操课程和线上教育平台联动的形式,“针对医美行业痛点,致力于为行业持续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教育公司”。
除医美连锁机构外,今年3月欧莱雅旗下修丽可还与锦波生物推出品牌首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铂研”胶原针,即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溶液。
茉莉真香创始人晓东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医美机构,从欧莱雅全球视野里来看并非是罕见行为,通过此次投资行为欧莱雅实际上是深度布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其不仅收获了门店,还收获了一个成熟的体系以及一位在皮肤领域非常知名的首席医学官。欧莱雅和新氧布局医美连锁的行为在晓东看来是有区别的,他认为对于欧莱雅来说其全集团战略是全身心投入变美事业,因此公司的这些策略不算一种跨界,而是在践行自己的品牌理念,而新氧属于在自己的增量上做商业模式的转换。面对商业环境多元化的现在,过去的商业逻辑和情绪都可能发生转变,这也是市场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针对以上做法,李强则告诉财联社记者,例如欧莱雅这样的传统美妆巨头,进入连锁医美领域,如果它们能在这个领域做大做强,医美诊所或将越来越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