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勃朗是什么,奶茶还能喝吗?奶茶是不是“科技狠活”?作为新茶饮代表,今天,霸王茶姬在其官方渠道发布了《每一杯茶的安全透明,都是我们坚守的承诺》,通过问答形式解答了用户疑惑。
财联社上市公司报道部推出新经济地方志栏目,聚焦区域经济,聚焦产业集群,展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各地方谋求发展“破局”的新图景。
财联社12月21日讯(记者 王萧)经营一片森林,是时间的艺术,有复杂门道,光是判断林木成熟与否,就有各式的讲究。“自然成熟,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经济成熟……林木的‘成熟’有很多种定义。” 总工程师廖云华在他熟稔的领域娓娓道来。
廖云华供职于福建金森(002679.SZ),这是一家国有林业企业,经营着80万亩森林资源,总部位于福建省中北部的三明市。
对中国林业发展有所了解的人,不会不知道三明,这里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也是全国林改的策源地——1998年,三明的洪田村自发进行了一场“均山、均利、均权”的集体林权改革,自此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
集体林权改革,确立了林农对于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具有里程碑意义。但随着集体林地“分山到户”,林地资源分散化、林权碎片化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新的待解之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明新一轮以林业要素市场、林业金融为主要内容的林业配套改革应运而生。这其中,以“林票”和“林业碳票”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尤为受到瞩目。
林票和林业碳票,实现了林权资产“折资量化”,开辟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范式,长远而言,为社会资本和耐心资本投资林业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一点,意义深远。
(通往林场的小径,财联社记者摄)
那片近熟林,做成了林票2.0
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到过熟林,林木生长发育有不同阶段的划分——“近熟林”,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发育接近于成熟的林木——在这个阶段,林木的生长趋于放缓,性状也趋于稳定。
位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三明,是全国杉木商品材的最重要产区之一,廖云华介绍,这里人工种植的杉树生长周期约在25至30年,20至25年树龄差不多便进入到“近熟”的范畴。
(三明当地的杉木林场,财联社记者摄)
“以杉木‘近熟林’作生物底层资产,三明今年制发了‘林票2.0’” 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武辉表示,林票的本质是一种收益权凭证,通过交易流转、抵押贷款、制发单位兜底回购等方式,使林农获得更多收益,也让林权流转更顺畅、融资更灵活、资源变现更便利。
相比早期版本的林票,今年推出的林票2.0(又称“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旨在更有针对性的破解林票流通性不足、市场化交易难等问题。
(林票2.0,资料图)
武辉介绍,早在2019年,三明率先在全国探索林票改革,把合作经营林地林木资产“折资量化”,以林票的形式发放给林农,累计制发林票7.68亿元,惠及7.87万人。
林票可以说是三明在推动森林资源要素化、资本化、金融化方向上迈出的第一步,但其后几年的观察却也发现,这一新生事物大多被“压箱底”式持有,鲜有上市交易的记录。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林票对应的标的资产参差不齐,标的资产的未来收益难以预期。
而作为一种收益权凭证,流通性不足、市场化交易难,意味价值兑现的功能大打折扣,因此,林票2.0的设计日益被提上日程,并且更加按照金融思维和交易逻辑展开。
林票2.0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标的标准化”的问题。“经过第二轮择伐后、距离主伐年限5年左右的杉木人工商品林”,也就是近熟林最终被选中,确认为标准化的标的资产。
其次,林票2.0要解决“评估标准化”的问题,这一点有赖于专业评估团队结合属地的林木生长规律,按照“一地一树种”建立收益曲线模型,对林木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对底层资产规模的精准测(推)算,为引导市场预期提供有效手段。
一般而言,三明地区一亩杉树能产生约10至20立方米木材,木材销售产生的收入,除去培育营造的相应成本,就是全部收益。林票2.0以距离采伐还有5年的近熟林为标的资产,在近熟林阶段,杉木每年的木材积蓄量增长速率大约为6%左右,当票据发生交易或到期兑付时,需要向林地经营管理方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其余则为票据持有者享有。
武辉介绍,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三明牵头金融机构为林票2.0设计出专门的保险产品,叠加传统森林保险,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完备的风险保障。
此外,为规范完善林票管理制度,林业、自然资源、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三明市林业生物资产票据管理办法》,对林票2.0的创设、流转、交易、质押、注销、管理和监督等进行规范,还通过林业生物资产票据公开登记系统(NORBAN)实现了林票价值和流转信息在区块链多节点公示和同态加密。
目前,三明兴业银行已将首张林票2.0认定为可接受押品,并对其授信800万元——当然,这只是林票2.0金融价值的初步释放。
林票2.0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拓展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林业的途径,进一步打破了森林资源流通性差的壁垒,搭建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的便捷高效投资渠道,从而提高社会资本对林业发展的认可度和投资信心。
首张林业碳票,应运而生
林票以及林票2.0,代表了三明在林业资源证券化其中一个方向上的持续突破,而在集体林碳汇价值实现的另一个方向上,三明也有不断探索。
林业碳票作为一种绿色金融工具,旨在体现林业生态产品的固碳价值。2021年 5月,全国首张林业碳票便在三明将乐县常口村发行。截止目前,三明累计开发三明林业碳票项目53个、涉及森林面积35.6万亩,碳减排量117.8万吨,累计交易碳汇量20.95万吨。
(三明林业碳票,资料图)
相比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林业碳票目前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品种及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抵消使用,带有更多地方性、自愿性探索的色彩。
但也因此,林业碳票在开发、流通、交易等方面有了灵活创新的空间,特别是在计量方法和开发对象上,做出了更易落地的设计。
三明林业碳票采用森林年净固碳量(由森林蓄积量增长量换算)方法计算森林碳汇,相比CCER机制下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做出了一定的放宽和简化,由此降低了开发成本,更能调动林业经营主体造林育林的积极性。
此外,不限林种、林龄和经营主体,只要权属清晰都可以申请开发林业碳票项目,也破解了天然林、人工近成过熟林和非企业法人的森林无法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难题。
在林业碳票的场景应用方面,三明推动在市域举办的会议、论坛、展览、赛事、演出等大中型会议活动,优先购买林业碳票或通过营造碳汇林的方式实现碳中和,还出台《关于建立全市“生态司法+碳汇”工作机制的意见》,推动林业碳票助力受损生态资源及时有效恢复——迄今,三明认购林业碳票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案件33件49人,被告人认购林业碳票碳汇量2.15万吨。
三明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突出碳票可流转、可收储、可授信、可质押、可保险,是林业碳票释放金融价值的目标方向,“最终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变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转化的过程”。
(杉木幼苗,财联社记者摄)
森林经营,长久以来以获取木材为主要目的,遵循“以最大的林木蓄积生长为基础、以大材高价和小材低价的不变规律为准则”的传统“经济成熟”理论。
但时至今日,随着更多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被探索,人们对于林业投资的固有认知被“改写”。
尤其在遵循林业行业生产经营规律、产权市场运行规则和金融监管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林业资源证券化展现出巨大潜力。
有“中国绿都”之城的三明,林地面积约284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7%,森林覆盖率77.12%,森林蓄积量达2.1亿立方米,不仅有“颜值高”的林业生态,2023年林业产业总产值更达到1299亿元,并拥有福建金森、永安林业(000663.SZ)、青山纸业(600103.SH)等三家林业类上市公司。
2021年,三明出台《三明市实施“八项创新”推进林改再出发行动方案》,通过发放全国首批林业碳票,推出“林票贷”“林业碳票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探索林票市场化交易、碳汇交易,建立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开启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探索。
在这一层意义上,为中国林改“打头阵”的三明,在寻路林业资源证券化过程中,也做出着当仁不让的表率。
(往期回顾:新经济地方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