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当前进入了政策效果观察期,目前降准降息信号不明确。本周降息概率不大,但年底前降准可能性较高,降息或要到2025年择机落地; ②国内降息可能进一步增加短期汇率压力,短期降准的概率也大于降息。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下行,更多具有被动贬值性质。
财联社12月21日讯(记者 夏淑媛) 12月21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尚福林分享了三点学习体会:一是依靠深化改革求发展;二是依靠坚持创新添动能;三是依靠积极合作谋机遇。
第一,依靠深化改革求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疲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在尚福林看来,改革,是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破除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的关键法宝。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支撑内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依靠坚持创新添动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经济发展需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实现根本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凸显了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尚福林表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在金融领域,大数据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人工智能从风险评估、智能投顾到交易策略优化,应用潜力广阔。金融科技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精准度和普惠性,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金融创新应当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需求,同时平衡好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创新潜力巨大。
第三,依靠积极合作谋机遇。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际经济秩序面临重塑。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困难重重,通胀高企、债务风险攀升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各国经济的韧性。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底气。
尚福林指出,世界各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通过合作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是各方的理性选择。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需要各国携手共同应对。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举措。近年来,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沿线金融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金融行业应积极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同时,融入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全球化进程中捕捉新机遇、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