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2年半收获一个IPO 瑞力投资沈富荣“解码”PE投资之道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
2024-12-20 星期五
原创
①通过扎实的产业调研,瑞力投资捕捉到其中机会,由此在2年半时间内收获一个IPO;
②尽管身处PE阶段,但被投项目也必须具备穿越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和项目生命周期的能力。在天合光能的投资中,瑞力投资收获了10倍回报;
③投资是一门艺术,需要坚持与定力,而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创投风向标
关注

《科创板日报》12月20日讯(记者 陈美)2年半时间投出一个A股IPO,预计最后退出收益达3倍……在一级市场进入调整期的当下,这笔投资堪称“稳健”。

这一“稳健”操作的投资机构,是一家坐落于上海徐汇区的老牌PE——上海瑞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瑞力投资)。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进了瑞力投资,发现这是一家低调而务实的PE机构。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新兴产业的投资。在“科技驱动、文化引领、产业落地”的过程中,瑞力投资副总裁沈富荣认为,投资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做决策前一定要有扎实的投研准备。

“我们可以有很多维度去筛选项目,但只有扎实的产业调研,才是在新兴产业中识别出具有持续稳定经营公司,并做出理性判断的根本。”

捕捉产业调研机会,2年半收获一个IPO

尽管当前一级市场处于调整期,但从业25年的沈富荣并不悲观。他认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具备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在科技创新之下中国依然有很多项目可投。

在沈富荣看来,每个时代都有赚钱的行业,任何时候都会有好的项目产生。“在当前,瑞力投资保持谨慎乐观。”

这种谨慎乐观,是瑞力投资务实的投资风格,和谋定而后动的投资策略。一方面,在LP端,瑞力投资选择与产业中有优势地位的基石投资人进行合作,以创新求变为出发点,在产业里深耕;另一方面,在投资上,研究先行。投资出手前瑞力投资都会进行深入的产业、项目研究,确保投资标的处于长坡厚雪,具有长久发展潜力。

“深度”与“广度”是瑞力投资产业调研的一个细节。沈富荣回忆:投出港迪技术(301633)的团队只有6人,但每年却要看500个以上项目。每个项目,投资团队至少要进行一次线上或线下的沟通交流,从中选出不到30个项目进行立项;投决会后,只剩下10个项目;最后到投资阶段,可投的只有6、7个项目。

这样严格的筛选,不仅在“广度”上全覆盖,尽可能地将目标公司放在瑞力投资的数据库里;在“深度”上,瑞力投资也会通过一次次的沟通、尽调,进行筛选。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近期上市的港迪技术(301633),就是沈富荣主导的科技基金于2022年投下的项目。彼时,经过产业调研后,瑞力投资发现港迪技术所在港机自动化领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升级领域,前景广阔。

从产业趋势上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和港口建设的推进,港机设备需求量大幅增加。特别是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推动了港机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在赛道公司选择上,瑞力投资看重具有精准定位、智能视觉、多模智能检测等技术优势的公司,港迪技术的盾构变频器在盾构机中的应用表现优异。

盾构机是国家工业建设中的“大国重器”,对变频器的低速大转矩控制、多电机高精度同步控制、散热效率、安装空间集约化等各项指标均有严格的要求。

基于这一清晰的产业调研和投资逻辑,瑞力投资出手了。事实证明,这笔投资非常“精准”。2022年瑞力投资参与股权融资后不久,港迪技术(301633)就开启了上市之路。近期,这家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首日上市市值一度超100亿元。

发现价值穿越周期,果断出手商业航天和光伏公司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PE投资被看作是IPO前的临门一脚。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Pre-IPO投资也逐渐被投资机构所“放弃”。

“目前的投资环境和10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投网红项目,能上市就意味着成功。但现在这种做法难以复制,资本市场中能上市的企业大大减少,Pre-IPO临门一脚的投资已逐渐暴露出问题。”在采访中,沈富荣坦言。

但减少Pre-IPO这一短平快的投资,并不等于不追求投资坪效。在产业调研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好的赛道、有潜力的公司,瑞力投资就会出手。

商业航天与天合光能的投资,就是瑞力投资发现价值、穿越周期的案例之一。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会议直接引爆了商业航天的投资热情。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融资事件达102起,投融资金额124.09亿元,二者均达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但2021年,瑞力投资就关注到该赛道。当时行业还比较“冷”,进行产业论证之后,发现航天产业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在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大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民营航天产业。

看准这一趋势之后,瑞力投资果断出手,在2022年投资了蓝箭航天和微纳星空。对于商业航天,当前不少投资人表示,该行业具有投资机会。但回过头来看,在2021年、2022年敢于出手航天产业的机构却少之又少。随着瑞力投资的提前布局,在这波商业航天浪潮中,瑞力投资也收获了被投公司的估值翻番。

对天合光能的投资亦如此。2016年,光伏产业整体处于低谷之期,大量企业处于低迷状态。但当时瑞力投资做了一个决定,将一只基金中三分之一的仓位投资天合光能。

逆势布局的理由很“简单”:瑞力投资认为,3年之后中国光伏产业会出现一波大爆发。数据和事件证明,2019年中国光伏行业规模、市场表现和技术进步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那一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光伏市场进入平价时代;与此同时,2019年海外市场全面增长,欧盟市场快速复苏,美国市场需求大幅度反弹。

因此,这笔投资让瑞力投资收获了4年10倍的投资回报。10倍回报,在PE阶段基本上是投资的“本垒打”。

虽然PE机构身处于投资成熟阶段,但沈富荣认为,被投项目必须具备穿越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和项目生命周期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一级市场天生流动性差的背景下,实现自我价值。

做一家负责任的GP,让时间成为最好的“试金石”

由于投资有锚定,在退出上瑞力投资也比较“从容”,上市、并购和回购均是瑞力投资退出的方式之一。

对于退出,从业25年的沈富荣颇有“心得”。他认为,退出与投资有关,好的投资自然就有好的退出,最重要是匹配资金属性。对于追求绝对回报的LP,瑞力投资更注重资本市场上的退出,或短平快的并购项目;对于长期资金,则可以更加从容地等待项目成长。

有时,当资金属性无法匹配LP对DPI的诉求时,沈富荣宁愿不投资,也不愿意赌一把,靠运气投资。一家负责的PE机构,在管理LP资金时,就是要对得起投资人的每一分钱,在投资中把不确定性变为最大可能的确定性。

截至目前,沈富荣主导的这只科技基金,已走过了3个年头。按照4+3的投资模式,该科技基金还有1年多的投资时间。

除了上述成功案例,航天、半导体、新材料等行业也是这只科技基金覆盖的领域。对于新技术浪潮下的AI投资机会,沈富荣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只科技基金会关注有AI落地场景公司和具身智能的核心材料、零部件公司。

对于后者的投资逻辑,他对记者表示,马斯克之所以把特斯拉工厂落地到中国,最大原因还是在于这里有庞大的产业链基础和优势。具身智能亦是如此,一个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不仅只有“小脑”“大脑”,还有材料和高精度零部件,这些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是瑞力投资所看好的。

在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沈富荣越来越有一个感悟,即投资是一门艺术,需要坚持与定力。

对于未来,他还将带领更多基金走下去,让时间成为最好的“试金石”。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