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牛行情下,其发行的“淳厚瑞明C”,以年化收益率-35.11%,至今净值仅0.6581元,成为较大的“输家”。
财联社12月19日讯(记者 沈述红)QDII基金又双叒溢价了。除了标普500ETF、纳斯达克100ETF等热门标的之外,标普消费精选、泛东南亚科技ETF、香港创新药ETF等产品也被买出了溢价。
仅在12月17日和12月18日两天,就分别有8只和6只QDII基金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12月18日收盘,QDII产品再现溢价潮,国泰标普500ETF等产品溢价率超过10%,还有易方达原油、博时标普500ETF、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等8只产品溢价超过5%。
事实上,在纳斯达克和标普500不断创下新高的背景下,投资者蜂拥买入相关QDII产品,引发的部分QDII产品高溢价,以及相应外汇额度紧张的情形,已不再局限于少数公募机构。如今,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万家基金、天弘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华宝基金旗下均有多只QDII暂停(大额)申购。
高溢价热情持续烧向QDII
今年以来,纳指ETF、标普500ETF等QDII高溢价已经屡见不鲜。12月份以来,几乎每一个交易日都有一只或数只QDII基金溢价率超过10%。
12月18日,博时标普500ETF、国泰标普500ETF、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鹏华道琼斯工业平均ETF等6只产品相继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
公告显示,上述产品近期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对于这些高溢价产品,除了会面临净值变化的风险外,还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投资者盲目追高,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
从长期来看,场内基金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会向基金单位净值回归,而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损失风险。这一点也已在过去部分QDII产品上得到验证。
以某标普生物科技主题ETF和石油天然气主题ETF为例,近来上述产品均出现了一定溢价,但11月以来,它们的最大回撤达到均超过了10%。这一过程中,高位进场的投资者不得不为曾经的溢价买单。
“对于基民而言,投资QDII基金,不仅需要承担交易时间差、汇率波动风险、以及投资运作中因规范或政策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合规风险,还需承担基金大幅溢价后,产品最终回归其内在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华东一家公募人士成,如何寻找更多相关性低、的优质QDII产品进行配置,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高溢价背后暗藏玄机
而QDII基金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之所以出现溢价,往往与投资策略和产品运作无关,而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持续看好并买入产品,同时,由于外汇额度限制,场内供求关系受到影响,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行为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形成溢价。
就跨境ETF而言,当二级市场的买入价格高于二级市场盘中价格IOPV时,会出现溢价现象。同时,多数跨境ETF成份股与A股交易时间有时差,套利效率不高,较难抹平溢价。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美股主流指数持续走强,QDII基金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导致许多对标美股的ETF场内溢价明显。然而,受限于机构的QDII额度有限,每逢场内产品出现高溢价的时候,往往要同步收紧场外的申购额度。
值得一提的是,当基金公司的额度即将用完时,场外基金往往会限购或暂停申购。截至12月18日,11月以来宣布限制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且至今尚未恢复(大额)申购的QDII产品共有69只。若将时间往前追溯至年初,至今已有137只QDII产品限制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占QDII基金总数的45.21%。
其中,易方达基金、万家基金、天弘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华宝基金旗下均有多只QDII暂停大额申购,博时旗下博时纳斯达克100ETF及其联接基金、博时标普500ETF联接等多只QDII更是直接宣布暂停申购。
可以想见,在纳斯达克和标普500不断创下新高的背景下,投资者蜂拥买入相关QDII产品,引发的额度紧张情形,已不再局限于少数公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