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周国内共发生78起投融资事件,环比减少17.02%;已披露的融资总额约164.87亿元,环比增加315.29%。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较活跃,汽车出行融资总额最多。 ②江苏24起融资,融资活跃度继续领先。 ③阿维塔完成超110亿元C轮融资,为本周披露金额最高的投资事件。
《科创板日报》12月17日讯(记者 陈美)近日,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极智嘉)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从事仓库物流分拣工作。早在2021年时,极智嘉就曾谋求上市。
北京证监局彼时披露的信息显示,极智嘉已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在北京证监局备案。根据备案信息,极智嘉将在科创板上市。
但最终,极智嘉未在科创板上市成功。如今,公司选择港交所为上市目的地,再度对IPO发起冲刺。
一路融资近30亿
招股书显示,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在中国香港地区、日本、德国和美国设有办事处。
IPO前,这家智能机器人公司吸引了众多明星机构的入场。根据招股书披露,极智嘉2021年E1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50亿元,每股成本为13.13元。
而2016年A1轮高榕资本入股时,极智嘉的投后估值才2.1亿元,每股成本为0.6元。这意味着5年时间,极智嘉估值已经增长了70倍。
作为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极智嘉以来获得了一众明星投资人的青睐。在A系列股权融资中,除了高榕资本,《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祥峰投资中国基金也是早期投资人之一,后者入股成本为0.19美元。
从2017年7月到2022年12月间,极智嘉陆续获得纪源资本、蚂蚁集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华平投资、云晖基金、合肥国资委旗下合肥建恒的投资。
其中,华平投资的持股比例高达11.86%,其通过Marcasite于2017年7月就入股了极智嘉,入股成本约为0.21美元;纪源资本通过GGV VII Investments、GGV VII Plus分别持股3.10%、3.10%,合计持股6.19%;蚂蚁集团通过Accelerator VI Ltd、上海云玚,分别持股3.87%、1.07%,合计持股4.9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中湾合智二号、中湾合智分别持股3.29%、1.31%,合计持股4.60%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极智嘉成立以来,在一级市场累计融资额近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2月-2024年4月之间,极智嘉还引入了合肥、青岛等地的国资股东。而这些国资股东的持股主要是从华平投资手中收购了所得。根据披露,合肥、青岛国资在受让极智嘉股权上分别耗资2亿元和1亿元。
分拣机器人“造血能力”不足
极智嘉之所以能一路顺利融资,或与其创始人经历有关。招股书显示,极智嘉创始人郑勇曾在德国留学两年,拥有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和亚琛工业大学生产工程双硕士学位。
在创立极智嘉之前,郑勇曾在新天域资本负责投后管理以及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投资研究,并曾在ABB、圣戈班等全球500强企业担任高管。
在一级市场上“吸金”不少的极智嘉,一度成为最快晋升10亿美金独角兽的公司之一。但在独角兽光环背后,则是仓储物流分拣机器人的“自我造血能力”始终不佳。
根据披露,按2023年的收入计,极智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截至2024年6月30日,极智嘉已向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46000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
但财务数据显示,极智嘉依然大幅亏损。2021年-2024年上半年,极智嘉营业收入分别为7.90亿元、14.52亿元、21.43亿元和7.82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10.50亿元、15.67亿元、11.27亿元和5.50亿元,合计亏损额超42亿元。这一亏损额已远远超过其30亿元的融资总额。
与此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关键指标之一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2024年前6月,极智嘉为-1.57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3.16亿元,同比减亏。
对于亏损情况,极智嘉表示,亏损状态反映了行业的竞争激烈,以及将业务扩张及创新放在首位的战略决策。 公司方面还称,随着在手订单的增长,极智嘉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盈利。
对于业务的可持续性,极智嘉表示,公司正处于早期转型增长阶段,业务上的战略投资是为未来奠定基础。
由于极智嘉积极出海,其客户也大多在海外。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4年上半年,极智嘉的海外市场占比从57.3%攀升至78.7%,这使得极智嘉面临与向客户交付时的相关运输的成本,包括货运费及手续费。
在存货周转率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极智嘉该指标在2024年前6月达429.3天。极智嘉表示,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许多客户,尤其是电子商务、零售及物流客户,倾向于年末时下单。因此,第四季度的订单量通常较高。
而2021年-2023年完整财务周期下,极智嘉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262.2天、297.6天和292.3天。
对此,一位投资人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长,通常意味着库存积压越多,占用资金和仓储成本也越多。因此,即便是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存货的流动性不足也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