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4年年初以来,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复苏,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PCB电子化学品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 ②三孚新科认为,当前正处于负极集流体快速发展与突破的关键时期,预计2025年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阶段。
《科创板日报》12月16日讯(记者 郑炳巽)在登陆科创板三年之际,Biotech迈威生物(688062.SH)对外宣布,“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和“提升国际化水平”,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迈威生物于2022年正式登陆科创板时,曾募得资金总额34.77亿元,扣除各项费用后募资净额为33.03亿元,较原先计划募资超募3.23亿元。
从实际募资金额来看,迈威生物的表现已经“跑赢”绝大部分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企业。随着募资到账,迈威生物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由2022年年初的9354.46万元飙升至当年年底的24.90亿元。
然而,作为一家拥有近20条在研创新药管线的Biotech,迈威生物同样处于快速“烧钱”的状态中。2023年年底,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减少8.46亿元至16.44亿元。
事实上,迈威生物目前已经有3款商业化产品为公司提供收入来源,包括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并在2022年获批上市的阿达木单抗(9MW0113,君迈康),以及随后在2023年及2024年陆续获批的两款地舒单抗(9MW0311,迈利舒和9MW0321,迈卫健)。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3款上市产品显然没有办法覆盖迈威生物的日常运营开支。
2021-2023年,迈威生物分别实现营收1622.62万元、2772.82万元、1.28亿元,同期,迈威生物用于研发的费用分别为6.23亿元、7.59亿元、8.36亿元,加上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等支出,迈威生物期间分别净亏损7.70亿元、9.55亿元、10.53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迈威生物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41.79%,归母净亏损6.94亿元,同比下降3.09%。同期,迈威生物研发费用为4.81亿元,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1.68亿元、1.59亿元。
截至2024年9月底,迈威生物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9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1.66%。
结合运营现状,可以预见迈威生物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不过,除了已经获批上市的产品之外,迈威生物另有3款在研重要产品正在快速推进,或许有望在未来成为收入的新来源,包括8MW0511、9MW0813以及9MW2821。
其中,8MW0511是迈威生物自研的1类创新长效升白药,该产品的新药申请已经在2023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预计将在2025年获批上市。8MW0511可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等领域的患者,而且还能与适用于骨巨细胞瘤适应症的地舒单抗(迈卫健)形成协同效应。
9MW0813是一款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其与原研药艾力雅的头对头比较临床III期研究已于2024年8月完成,预计年底前后获得研究数据。迈威生物计划在2025年递交该产品的上市申请。
相比之下,9MW2821属于迈威生物在研产品之中的重中之重,该产品为靶向Nectin-4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目前同步开展的管线超过6个,适应症包括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等。
今年7月,随着9MW2821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ectin-4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适应症获得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该产品目前已获得FDA授予3项快速通道认定,另外两项分别是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截至2024年9月底,9MW2821已获准启动2项III期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分别用于治疗宫颈癌和联合PD-1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