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持续拉升,先后升穿7.34和7.33关口。 ②央行维稳决心明显。先是央行在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新闻稿中传递出明确、强势的稳汇率信号,接着消息称央行将在离岸市场增发央票。
财联社12月14日讯(记者 高萍)最新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现在宏观经济的重点是提振消费,提高投资的效率,但是社会中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和潜力,其中在绿色低碳转型投资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这方面投资的缺口还非常大。王信指出,低碳转型投资,气候适应投资,自然、生物多样性投资大有可为。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2021-2022年,全球气候投融资需求约4万亿美元,实际投资规模仅约1.27万亿美元。另外,为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2030年气候投融资规模应达年均9万亿美元。到203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气候减缓投资需要增加到每年2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些经济体总投资的12%,大大高于目前的3%。
对于相关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王信认为,主要包括缺乏可持续金融的标准,金融的支持缺乏有效依据;信息披露不足,不利于对相关项目做出合理评估;缺乏激励约束;能力建设跟不上等。
针对我国如何大力推动低碳转型、气候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投资,王信指出,要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其中,转变观念,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仅是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气候适应相关投资非常迫切。应将低碳转型纳入宏观经济分析和财政金融等政策框架,强化针对具体行业、地区低碳转型的跨部门政策协调。研究通过碳市场、碳税等手段形成合理碳价,有效引导更多资源支持低碳发展。
另外,要加快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制定和使用。王信表示,目前,首批四项转型金融标准技术上已较为成熟;第二批七项标准研制已启动。加快转型标准的落地使用。部分地方根据自身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探索制定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转型金融标准落地使用渐成潮流。下一步,积极推动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落地使用可持续金融标准,制定更多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等。此外,要大力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强化转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王信指出,要强化政策激励约束。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强化财政激励方面,利用国家增加超长期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适当调整专项债资金用途的契机,设立更多可持续发展基金,利用财政担保、贴息等方式,大力发展混合融资,撬动民间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将更多补贴用于环保和低碳转型,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也有利于促消费。
“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现在已经有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而且正在研究有关进一步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规模和使用的范围。下一阶段,随着转型金融的发展,可以考虑基于一定的标准,适时把转型贷款纳入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领域。”王信如是说。
王信还表示,要将促投资、消费与提高气候适应能力、维护民众安全健康紧密结合。强化和优化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