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芯海科技方面表示,股权激励目标的设定主要是基于公司历史成长的维度考虑,体现公司增长稳健的同时,也彰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②芯海科技将继续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动态,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在AI技术的推动下,将深化在MCU、模拟芯片、BMS、感知测量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布局。
《科创板日报》12月10日讯(记者 郭辉) 年关将至,大基金一期处于其投资计划中回收期的最后一年,因此减持动作频频。
近两日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下称“大基金”)接连宣布拟对国芯科技、燕东微的新一轮减持计划。
具体来看,国芯科技今日(12月10日)盘后公告,西藏泰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麒越创投等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其中大基金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194.9471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0.58%。
国芯科技于2022年1月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专注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为客户提供IP授权、芯片定制服务以及自主芯片和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大基金一期在IPO前为国芯科技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63%。2023年5月、2024年6月,大基金一期分别对国芯科技进行两次减持,从减持结果来看,减持总金额分别为2.58亿元、215.75万元。
据燕东微12月9日晚公告,其5%以上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拟减持股份不超过约1199万股,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1%。
燕东微是一家IDM模式的半导体公司,产品门类主要面向AIoT、新能源、汽车电子、通讯、超高清显示、特种应用六大领域;制造与服务领域以向客户提供功率器件、电源管理IC等服务为主。目前该公司已形成“6+8+12”英寸晶圆产线布局。
大基金一期在燕东微IPO前的持股比例为11.09%,自燕东微上市至今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2%。燕东微今年已分别在今年6月和12月,公告两次大基金减持计划。
大基金前次减持均未按计划上限施行
值得关注的是,大基金一期在今年6月对国芯科技、燕东微的两次减持,均未按照公告计划中拟减持股份的上限进行减持。
其中,大基金一期对国芯科技的上一份减持计划,减持期限是今年7月4日至10月3日。期间,大基金一期实际累计减持数量仅有10.78万股,而其减持计划的上限是不超过201.5999万股,实际减持股份数量占其当期减持计划的比例约为5.35%。
国芯科技10月8日公告减持结果,大基金约190万股未完成减持
大基金一期对燕东微的上一次减持计划发布后,减持期内更是一股未减。据了解,该份减持计划的期限是今年6月28日至9月27日。燕东微9月29日公告称,其收到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的减持结果告知函,该次股份减持计划时间区间届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未减持公司股份。
燕东微9月29日公告减持结果显示,大基金一股未减
上述两份减持计划的减持结束日期,与今年9月底密集出台超预期刺激政策的时间点重合。燕东微与国芯科技也在约9月24日后,股价开启拉涨模式。
关于为何大基金在减持方案公布后,市场预期拉满但在实际施行中选择了相应的减持方案?截至发稿,燕东微与国芯科技有关负责人并未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做出回应。
大基金一期处于回收期最后一年 仍持有28家上市公司股份
事实上,自今年第四季度以来,大基金一期已对江波龙、通富微电、国科微、赛微电子等多家公司进行减持。
赛微电子投资者关系部门人士日前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大基金减持是在募投管退四个阶段中的正常现象,目的是为实现收益。”
成立于2014年的大基金一期,按其原定的投资计划,2024年正处在回收期的最后一年,密集退出已投项目,属于符合基金回收阶段的正常行为。另外2025年至2029年将会是大基金投资的延展期。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目前,大基金一期仍持有28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涉及公司包括北方华创、华润微、士兰微、通富微电、华大九天、长电科技、三安光电、拓荆科技、安路科技、江波龙、沪硅产业、芯原股份等。
大基金二期已于2019年10月注册成立,规模超出2000亿元,将承接一期退出资金的同时继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扶持。
据公开资料显示,大基金二期在今年对半导体项目的投资频次也有所提速。今年中车时代半导体、行芯科技、九同方、全芯智造、益威半导体等公司的新一轮融资动态中,均出现了大基金二期的身影。
大基金三期在今年5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440亿元,高于一期、二期的总和。不过迄今公开资料未见出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