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 是算法发展的道德灯塔。在科技发展的洪流中,只有让算法始终遵循这一理念,在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确保算法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共同福祉,构建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数字社会。互联网平台作为算法应用的主体,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科创板日报》12月10日讯 (评论员 田野)在当今的数智化时代,算法如同无形的手,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信息获取、消费行为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价格歧视等算法带来乱象,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四部门近期开展 “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 专项行动,再次将算法治理问题推到了镁光灯下。当前各互联网大厂与内容平台愈演愈烈的算法逐利行为,也让我们认识到算法必须始终立根于 “科技向善”。
算法不应成为营造“信息茧房”的帮凶。部分平台过度依赖用户数据,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使用户深陷自己兴趣的狭小圈子,难以接触多元观点和知识,这严重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社会的开放交流。此次专项行动要求构建 “信息茧房” 防范机制,提升推送内容多样性丰富性,这是迈向 “科技向善” 的关键一步。只有打破信息壁垒,让用户能在更广阔的信息海洋中遨游,才能促进思想的碰撞与社会的进步。
操纵榜单、炒作热点的算法行径也必须得到遏制。一些平台为了流量和利益,纵容水军刷榜、恶意操纵榜单排序规则,使热搜失去了真实性和公正性,误导公众舆论。全面公示热搜榜单算法原理、提升榜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等举措的提出,就是要让算法在阳光下运行,避免黑箱与无底线逐利,从而保障公众获取真实热点信息的权利,使算法回归到公正客观地反映社会热点与大众需求的正道。
在商业领域,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侵害消费者、劳动者权益等行为,更是与 “科技向善” 背道而驰。电商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外卖平台一味压缩配送时间,无视劳动者的安全与权益,这些都反映出部分企业在算法应用上的唯利是图。
算法治理专项行动严禁此类行为,要求提升优惠促销透明度、公示算法规则,并搭建申诉渠道。平衡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劳动者权益,让算法成为推动商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助力,而非破坏公平正义的工具。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发展AI与算法不应仅仅着眼于经济增长,更要转化为人类的福祉。正如著名人工智能学者沈向洋所呼吁的,包括人工智能、算法等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要重视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公平、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关系。在医疗、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算法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前提是要在 “科技向善” 的理念指引下,将算法带来的智能、高效与便捷转化为全社会福利。
互联网平台作为算法应用的主体,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算法审查机制、加强用户数据保护、优化内容推荐系统等都是践行 “科技向善” 的必要举措。大型平台企业应将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相结合,通过算法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如助力医疗、扶贫、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等,而不是仅仅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
“科技向善”是算法发展的道德灯塔。在科技的洪流中,只有让算法始终遵循这一理念,在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确保算法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共同福祉,构建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数字社会。
同时,我们的政策主管与市场监管部门,对于新技术、新趋势应该进步一加强前瞻性研究与预判,广泛听取企业、学界以及消费者的观点与呼声基础上,对新业态、新事物、新技术变革做出高屋建瓴的“底层设计”,使其发展壮大中有起码的“规”与“辙”,而不是等乱象丛生、问题泛滥时,再被动监管与事后整治。
当年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价值感拉满的Slogan促进了中国电商业的蓬勃兴起。如今,算法驱动下的人工智能崛起,不管是国外OpenAI、英伟达等巨头,还是国内抖音、快手等平台,都应该重塑其企业价值观。伟大的企业背后都是崇高的价值观在支撑。赶上时代红利,利用技术优势,无底线、无节制自驱性逐利建立起商业帝国,只是沙滩上的城堡,来得快,崩塌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