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多数机构评论偏向观望。
财联社12月8日讯(记者 周晓雅)随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多位来自期货公司的业内人士在参加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时就期货公司业务发展分享新观点。
在他们看来,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存在收入占比低、从业人员供给不足、同质化等方面的挑战。期货公司的各个分业务对应不同的业务定位,要实现差异化定位,需要强监管、防风险。
投资咨询业务的机遇挑战
在南华期货承办的“分论坛一:分析师论坛”上,中期协副会长王颖致辞称,作为期货公司的持牌业务之一,自2011年《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发布实施以来,现在有128家期货公司取得了期货交易咨询业务资格。
但受限于行业发展阶段、市场基础环境、制度供给等因素,期货交易咨询业务至今尚未形成可持续的业务和盈利模式。据统计,2023年全行业期货交易咨询业务收入约为9600万元,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仅为0.24%。
随着上述《意见》的发布,王颖表示,中期协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各项部署,加强对期货交易咨询业务的研究,全力配合证监会不断完善期货交易咨询业务的制度体系,推动牌照焕发出其应有的价值,引导期货分析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期货公司给产业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主要集中在短期期货赚钱,弥补现货端亏钱的问题,这其实是脱离了产业使用衍生品的初衷和本质。”南京钢铁证券期现风险管理室主任耿浩博认为,对产业而言,套期保值是长期工程,需要通过期货长期打造期现体系或者营销策略。
在他看来,行情的研究和风险管理的方案是现货产业跟期货公司基本的连接点,随着行业研究服务的同质化,期货公司能否实现差异化服务,对客户了解是否足够深入,才是未来服务产业的大方向和思路。
浙商期货副总经理华俊分析,虽然近6年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人员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增长率与期货从业人员增长相当,但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人员数量的绝对值仍太低,不足以满足业务实际需求。
从期货公司的收入情况来看,华俊认为,行业有三分之一的期货公司没有在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实现业务收入,剩余实现收入的期货公司中大部分业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下。且近三年行业总收入增长的背景下,这一业务收入呈现下滑趋势。“对一个期货公司来说,这个业务投入产出是绝对不匹配,属于相对比较边缘化的地位。”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状,一方面是传统的一对一咨询业务的服务模式比较难复制和推广;另一方面期货公司提供的研究服务的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
在华俊看来,今后的投资咨询业务要真正形成规模化收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的重点客户应该是产业链企业,而不是个人投资者,企业客户的最重要需求是风险管理。
从行业整体来看,华俊认为,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需要加大,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人员的展业边界也需要进一步明晰。另外,交易咨询业务的受众群体也需要扩大,即从制度、合同层面区分期货交易咨询和非交易咨询,以适应客户个性化的咨询需求。
实现期货公司业务定位需要强监管、防风险
在主论坛上,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认为,上述《意见》使期货行业有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期货公司应该重视未来5年的市场发展机遇。
在马文胜看来,目前期货公司母公司有三项业务,子公司备案有五项业务,整个期货公司八项业务形成了三个层次的业务体系。
一是中介服务型体系,有经纪业务、咨询业务。二是工具服务型体系,比如场外业务、仓单业务。三是交易服务型体系,包括资产管理、基差、做市商业务。
进一步来看,这三项业务实现了期货公司的三大定位。“一是清算管理的定位,主要是管好客户资产,不能出风险。二是财富管理的定位,期货公司发挥衍生品的主动管理能力,实现财富管理。三是风险管理,期货公司直接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服务。”马文胜说。
马文胜认为,高质量发挥期货市场的三个层次业务,实现业务的三大定位,是需要强监管、防风险的,强监管更主要是从公司的外部,防风险主要是从公司的内部。
其中,规范业务活动聚焦核心主业提升竞争力,比如经纪业务要规范公司的营销行为,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要规范研究报告的发布行为,资产管理业务要注重以衍生品为主的主动管理能力建设。
特别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期货公司应该建立与公司战略相适配的多层次风险限额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强化子公司垂直管理,建立业务分级的授权机制,明确审核权限,培育全员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