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周国内发生108起投融资事件,环比增加38.46%;已披露的融资总额合计约67.76亿元,环比减少58.90%。 ②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较活跃,汽车出行融资总额最多;智己汽车完成约14亿元B1轮融资,为本周披露金额最高的投资事件。 ③江苏以36起融资活跃度继续保持领先。
《科创板日报》12月7日讯(特约记者 高青)癌症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癌症新发和死亡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人,死亡病例为257.42万人,均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位居首位。
近日落幕的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多位来自抗肿瘤领域药物研发的专家、产业从业者对国内抗肿瘤药物展开了交流,旨在推动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深度融合与产业化进程,提升临床试验的质量与效率,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中国肿瘤新药研发飞速发展,创新药临床研究更是逐步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抗肿瘤药也是全球最受关注,最“卷”的赛道之一。
中山大学教授郑利民教授表示,尽管PD-1/PD-L1抑制剂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疗效局限,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他并指出,备受行业关注的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肿瘤中的效果目前同样受限,主要受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制约,未来免疫治疗的关键是调控免疫微环境,发现新的靶点,提升免疫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子明教授则深入探讨了基因检测在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强调了EGFR、ALK、ROS1等靶点的检测及相应靶向药物的临床进展。他指出,基因检测已成为肺癌精准治疗的关键,尤其在早期和晚期患者中。
李子明提到,NGS技术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但其应用仍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随着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现,精准诊疗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靶向药物仍是临床中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专注于临床研发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案,“人工智能”同样成为被频频提起的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在报告中重点讲解了人工智能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通过AI深度学习,马骏团队成功将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勾画从人工操作引入智能化时代,显著提升了治疗的精准度、同质化水平和效率。
同时该团队基于中国本土的临床数据,制定了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国内患者的诊疗水平。在增效治疗方面,马骏介绍了如何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T细胞抗肿瘤活性,开发新型治疗方案。马骏强调,科研与临床进展的推动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培养,团队通过人才与项目的相互促进,不仅加速了创新研究,也为未来医学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博医疗集团副总裁、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执行院长冯晨则在发言中介绍了高博医疗集团的研究型医院模式及其创新实践。
据冯晨介绍,集团依托高瓴资本投资,致力于推动临床转化和临床研究服务,建设了多个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院,专注于提供高效的临床试验平台。高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实验设计与数据管理效率,缩短项目执行周期,同时建立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联盟,推动技术平台与新靶点的开发。
冯晨强调,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将促进医药研发与临床诊疗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在药促会现场分享了一个故事,2003年,梁颕宇因远房叔叔患癌,在内地却无法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而深受触动,她开始思考如何将全球领先的药品和医疗技术引入中国市场。
在当时,中国的肿瘤治疗领域几乎空白,创新药物严重匮乏,2003-2006年间,梁颕宇作为连续创业者开始在中国创办与癌症药品和医疗器械相关的企业,致力于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在抗癌药物新技术和新疗法不断涌现的今天,国内临床抗癌治疗赛道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