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AI应用与算力螺旋迭代不断催生主题机会,新消费主题回调关注政策新催化; ②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全面升级,视觉理解模型发布有望加速终端硬件突破。
兴证策略团队研报指出,以截至11月末的规模数据测算,12月涉及调整的股票型ETF规模将超过2.8万亿元,是全年涉及调整规模最大的月份。ETF基金为了能够及时根据指数样本调整持仓、减小跟踪误差,同时又要减少集中调仓对股价造成的冲击影响,多会选择在指数调整正式生效前进行部分调仓,尤其是对于受调仓潜在冲击较大的公司,因而对股价的影响出现前置。
一、12月ETF调仓主要影响哪些行业和公司?
12月指数定期调整即将落地生效,超2.8万亿元股票型ETF将迎来集中调仓。根据中证指数与国证指数公告,沪深主要指数调整将于12月13日收市后正式生效,包括沪深300、上证50/180/380、中证A500/50/100、中证500/1000等宽基指数,以及中证红利、中证半导、中证医疗、中证酒等绝大部分行业和主题指数将迎来调整。以截至11月末的规模数据测算,12月涉及调整的股票型ETF规模将超过2.8万亿元,是全年涉及调整规模最大的月份。
为了探究指数调整对股价表现的影响,我们首先对行业和个股因指数调整带来的股票型ETF资金被动流入/流出规模进行全面测算:
对于同一公司,当其被新调入指数时,有可能同时从其他指数中调出,同时也可能会因所在指数的权重调整而导致跟踪的ETF资金被动流入或流出。因此,在指数调整过后,行业和个股的ETF资金被动流入/流出规模实际上取决于三个方面:1)新调入指数的被动流入规模、2)新调出指数的被动流出规模,以及3)因权重调整而导致的被动流入/流出规模。
当前,大多数指数已披露将于12月调整生效的指数成份名单。根据指数编制规则,其中大部分指数的权重计算方法较为简便、直接,如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分级靠档加权、总市值加权、股息率加权等,针对这部分权重可测算性较高的指数(覆盖股票型ETF规模约95%),我们基于11月末数据计算拟生效的指数成份权重,并进一步结合跟踪的股票型ETF规模,测算出各行业和个股因指数调整带来的被动资金流入/流出规模。
经测算,一级行业层面,12月指数调整带来的股票型ETF资金被动流入规模靠前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交通运输、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和汽车,而银行、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和基础化工等行业则被动流出较多。
二级行业层面,半导体、铁路公路、乘用车、化学制药、医疗器械、通信设备、元件、小家电、工业金属、轨交设备等行业12月因指数调整带来的股票型ETF资金被动流入规模居前。
个股层面,从被动流入规模看,赛力斯、京沪高铁、芯联集成-U、澜起科技、阿特斯、寒武纪-U、联影医疗、晶和集成、科伦药业、润和软件等公司排名居前。
从被动流入规模/近10日日均成交额看,阿特斯、航材股份、芯联集成-U、京沪高铁、威迈斯、联影医疗、百利天恒-U、中谷物流、华旺科技、科伦药业等公司排名居前。
二、ETF调仓究竟如何影响股价表现?
基于前文测算方法,我们分别计算近年来6月和12月指数调整阶段个股的被动流入或流出规模,并以被动流入或流出规模占近10日日均成交额的比重刻画因指数调整带来的股票型ETF调仓对个股所造成的潜在冲击影响。
对比从指数调整公告日到指数调整生效日期间、指数调整生效日当天、以及指数调整生效后5个交易日的股价表现,我们发现:
1、从指数调整公告日到指数调整生效日期间,股价表现与被动流入或流出规模占近10日日均成交额的比重密切相关,受ETF调仓流入的潜在冲击越大,在此期间的超额收益越显著。
2、从指数调整生效当日的股价表现看,ETF调仓对股价的影响出现“缩圈”,对于冲击影响相对可控的公司,股价表现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ETF调仓资金被动流入或流出的驱动。
3、而从指数调整生效后5个交易日的股价表现看,ETF调仓的潜在冲击对股价的影响逐渐减弱,股价表现与ETF调仓资金被动流入或流出的潜在冲击程度之间已无明显关联。
那么为何在指数调整公告日到正式生效日期间,ETF调仓的潜在冲击对股价表现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在指数调整生效后,调仓影响反而逐渐减弱?
实际上,ETF基金为了能够及时根据指数样本调整持仓、减小跟踪误差,同时又要减少集中调仓对股价造成的冲击影响,多会选择在指数调整正式生效前进行部分调仓,尤其是对于受调仓潜在冲击较大的公司,因而对股价的影响出现前置。从主要指数ETF产品的跟踪误差上也能够观察到,由于提前调仓,在调整公告日到调整生效日期间ETF跟踪误差通常会出现抬升,其中在调整生效前5个交易日内跟踪误差最为明显,而在调整生效后则会回归到常态水平。
此外,随着被动产品的扩容,指数调整对股价表现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指数调整公告后,一方面会影响除ETF外其他围绕指数成份进行交易的资金流向,同时指数调整所带来的交易性投资机会也会吸引更多资金的关注、甚至抢跑交易,也会进一步强化这一特征。
风险提示
数据口径不同造成偏差、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