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理财公司、银行纷纷打造、布局“理财夜市”, 打破了时间限制满足更多投资者需求; ②在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银行理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理财公司还可以从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继续发力。
财联社12月4日讯(记者 梁柯志)临近年末,随着利率不断下探激发需求,从票据市场和基层银行网点反馈信息显示,11月以来的信贷在房贷和部分中小企业需求的带动下,出现持续复苏的迹象。
12月3日,深圳某大行支行信贷人士对财联社表示,11月信贷房贷上面有一定的增长,随着新盘开售和二手房交易增加,按揭数量较第三季度有上升。
由于经营贷置换等被叫停,中小银行重回按揭市场竞争,大行佣金返点受到严格限制,中小银行费用机制相对灵活,抢了部分原本属于大行的按揭市场份额。
12月4日,民生银行华南某分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对财联社表示,11月公司信贷需求总体上依然处于恢复当中,临近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有起色。地方国企和大型项目多数划归明年储备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中。
可供佐证的票据市场数据显示,11月末未出现10月底银行冲业务抢票据,以至出现零利率的极端现象。
上海普兰副总裁周海滨对财联社表示,11月票据利率整体环比上行,月末也未出现像10月底“暴跌”的走势,其主要原因是信贷需求的恢复,即无需票据进一步冲量也可完成当月投放目标,侧面证明整体贷款需求在改善。
广深地区信贷弱复苏
12月2日刚刚公布的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高于10月1.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1月制造业PMI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3,亦连续两个月高于荣枯线。
12月4日,民生银行华南某分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对财联社表示,11月公司信贷需求总体上依然处于恢复当中,临近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有起色。地方国企和大型项目多数划归明年储备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中。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广东、山东和重庆等地均高规格举行四季度冲刺或金融支持制造业对接会。
如广东省提出要抓住用好四季度,千方百计稳增长,要聚力提振内需,重点做好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三篇文章;深圳表示再上马276个项目,总投资约2160.2亿元。其中,产业领域项目94个,项目总投资约279.7亿元。
山东省政府表示,四季度在工业方面,将统筹推动6570个设备更新储备项目,680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并全力抓好助企服务提升,力争解决100个以上签约项目的融资需求,规模超过1800亿元。
在房贷市场,近日广深官方公布的地产成交数据均有明显的增长。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表示,刚刚过去的11月,全市预售新房成交8734套,环比增长86.8%,同比增长158.9%,其中住宅成交8076套;二手房录得8770套,同比增长103.7%,创近46个月以来新高。
上述深圳大行人士表示,本周深圳多个大型新楼盘开售,各家银行都在忙于做前期审核资料,期待抢占按揭业务的先机。
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11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广州二手住宅11月(10月26日至11月25日)网签量突破1.1万套,网签套数创下自2023年4月以来的新高。
11月广州市二手住宅网签11418套、110.99万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10.01%和11.35%,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1%。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按揭付款所占比例开始回升,增至59.75%,反映使用财务杠杆购房的需求持续明显增长。
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认为,广州楼市政策端持续发力,取消非普住宅标准,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等政策利好频出,放宽入户政策也将进一步形成对市场交投的有效支撑。另一方面,业客双方心态有所转变,成交节奏加快,部分房源议价空间有小幅收紧,挂牌房源数量回落等,市场观望心态已得到缓解。
利率向下,业务向上
12月3日,对近日实施的同业存款自律规定,银河证券依据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始终维持在1.75%左右,当前政策利率1.5%测算,假设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下降25-30BP左右,能够提升上市银行净息差1.39-1.67BP,其中同业存款占比较高的国股行受益更多。
东海证券对银行业下一步业务展望也认为,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资产重定价压力较大,但存款管控及重定价效果体现,息差压力或趋于平缓。
上海普兰副总裁周海滨认为,全年银行业完成新增18万亿的任务应该问题不大,当然不排除最后一个月加大信贷投放,利用“相机决策”管理规则让部分信贷前置,通过年末的信贷增加促进企业投资、消费和出口,从而靠前发力推动一季度GDP增长。
对于12月票据市场,周海滨表示下月票据到期量约3万亿,为全年最高。预判12月票据利率整体维持相对低位,下旬反弹概率较大,月底出现银行集体冲票据的概率不大。
对于明年的展望,东海证券分析师王鸿行认为,总体上银行将会在量、价、质继续寻求动态平衡,盈利与分红有望保持稳定。规模受需求放缓及隐债置换影响,对公信贷预计承压;但受益于稳地产、促消费政策,个人信贷压力预计缓解;同时,受益于政府债扩容,投资端预计提速,对规模的驱动明显增强。此外,资本市场改善,保险与公募降费影响淡化,中间业务收入迎来修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