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投放的速度、节奏都较为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不减;2、12月隐债置换规模会进一步加大,可能也将继续对新增信贷、新增社融数据形成较大扰动。
财联社11月29日讯(记者 夏淑媛) 当下,受限于利率中枢快速下行、资本市场低迷等因素,保险业发展面临利差损、投资回报下行,以及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等问题,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低利率环境之路,成为保险业热议的话题。
近日,财联社记者专访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分享海外成熟保险市场在在低利率下的风险控制以及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经验。
童伯宁表示,利率持续下滑,叠加资产负债不匹配,即资产久期比负债久期要短,是造成今天寿险公司利差损和偿付能力挑战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国际实践,童伯宁重点介绍了海外发达保险市场应对利差损风险主要采取的手段,例如调整产品结构、拉长资产久期、增配境外资产,以及增加另类投资等。
在他看来,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两端既要相互约束,又要有效联动。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死差、费差占比,同时改变资产配置策略以提高投资端收益率。例如,通过加大分红型产品销售缓解负债端压力,在资产端以拉长久期的杠铃型战略来应对低利率环境的影响。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对人身险公司影响几何?会否阻碍寿险业增长?
童伯宁:借鉴发达国家人寿保险经验,低利率环境不会阻碍寿险业发展
今年以来,美联储多次降息,9月19日和11月8日分别下调利率50和25个基点,而中国利率也总体呈下降趋势,正在进入低利率环境。
对于利率下行对寿险业的影响,童伯宁指出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利率下行会使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增加,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寿险公司的利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差,在低利率环境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下降。此外,在利率下行时期,寿险公司会计准备金计提规模增加,从而挤压利润,加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恶化,进而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童伯宁指出:“资产负债久期缺口越大,利率下降对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越深。”
另一方面,利率下行也给保险公司带来机会。童伯宁表示,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这对寿险市场的长期发展非常关键。同时,监管机构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将助力保险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童伯宁介绍,从欧美和日韩的经验来看,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达国家的人寿保险行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悉,1980-2020年,海外主要经济体也经历长达40年的低利率环境。
从美国来看,这段时间内,10年期国债利率从近16%的高位下降到了仅0.5%。与此同时,美国的寿险总保费却增长了9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
在日本,10年期国债的利率从超过8%降至负利率水平,期间寿险总保费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率为4%。韩国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自80年代初期的10%以上降至2020年的1%-2%,但同期寿险总保费实现惊人的140倍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13%。
在这一时期,欧洲主要经济体的人寿保险市场也表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童伯宁表示:“由此可见,即便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达国家的人寿保险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保险公司应该如何调整产品结构应对利差损?
童伯宁:向“保底+浮动”收益类型产品倾斜,建议允许有条件的公司开发分红型重疾险
新冠疫情后,居民的风险偏好下降,表现为消费少、储蓄多。据央行数据,存款余额-居民分项的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增速,截至2023年底,居民存款余额增加至137万亿元,仅2023年就新增加了16.7万亿元。
同时,市场资金也同样涌向了保险产品。2023年,保险公司新增保费收入5.1万亿元,同比增加9.1%,高于过去4年5.5%的平均增速。其中,新增寿险保费约3.5万亿元,同比增加10.3%,高于过去4年5.3%的平均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大部分保费是在保险公司调降产品预定收益前流入,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整体偏高,利差损风险增加。
童伯宁表示,由于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着资产久期相对于负债久期的不足,从而导致再投资收益率不足于满足负债的成本率。
过去一年多时间,寿险业出于防范利差损考虑,频繁下调产品定价利率,保险公司也开始向“保底+浮动”收益类型产品发力,尤其强调分红险产品销售。
据悉,在利率下行和监管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同方全球人寿的产品策略将聚焦于分红型产品持续转型和保障型产品迭代发展。
对于未来产品端的发展方向,童伯宁建议:一是发展风险和客户共同承担类产品,如投连险、分红险;二是开发负债和投资直接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三是实施有时间限制的保证利率,如10年期限保证利率,允许公司在10年期满后重新定价,并赋予客户取消权;四是允许开发分红重疾险;五是创造非流动性负债,例如通过按市值计价的退保罚金机制;六是开发境内外币保单,同时与外币投资相匹配。
在低利率环境下,险企如何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哪些举措能够提升投资收益?
童伯宁: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既要相互约束,又要有效联动,期待海外投资额度适当放宽
2013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保险业投资收益率一般在5%以上。当前,受经济转型、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债务风险高企等因素影响,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童伯宁表示,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对保险公司的经营非常重要,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尤其战略资产配置必须由负债端驱动。反过来,投资能力又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产品战略和定价。在他看来,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两者既要相互约束,又要有效联动。
以浮动收益的分红险为例,关键在于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最低保证利率;二是分红预期(即演示收益)。为了满足最低收益率的要求,保险公司资产配置选择必须谨慎,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而对于分红预期的达成,保险公司要有合理的预期。
“不仅仅依赖资产端的投资收益,还需要综合考虑同业的分红水平和策略,客户预期和监管要求等,通过合理设定分红预期,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期望,避免因为分红水平波动过大而引发客户的不满和信任危机。”童伯宁表示。
保险公司通过哪些举措可以提升投资收益呢?据悉,在低利率环境下,欧洲保险公司传统投资以外的主要方向为另类资产、基建资产、PE和房地产。
而日本保险公司的做法是增加债券投资、海外投资。2008-2018年,债券投资占比从33%提升到38%,而海外投资占比持续上升,在2021年海外投资占比高达26.6%。相比之下,国内的保险公司海外资产配置比例较低,未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童伯宁建议,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债券出借,或购买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带杠杆的国债来达到久期的杠杆效应。同时,加大另类资产配置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同时,我们也期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衍生品的应用以及长期债务工具,如抵押贷款、企业债、基础设施债券的发展等,以及允许有条件、有经验的保险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童伯宁表示。
在资产管理及投资策略方面,童伯宁认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台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资金运用管理能力,也是中小保险公司打造自身特色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的拓宽和投资渠道及产品的多元化,对于提高中长期保险资金配置能力,增强寿险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客户服务能力及股东回报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