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了来京出席第四次中英金融服务峰会的英国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渣打集团主席韦浩思、伦敦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大卫·施维默。
财联社11月28日讯(编辑 杨斌)曾遭市场大面积抛售的低价转债,正迎来强势反弹。
经统计,财联社注意到,当前跌破面值的转债数量已明显减少,从8月末一度超过150只下降到不足30只,且市场上已无价格低于80元的转债。在本轮权益行情启动后,低价转债的复苏明显强于转债市场整体。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转债双低策略往后仍有较好性价比,但转债择股的重要性已提升,传统双低策略也存在改良的空间。
信用风险缓释+权益行情启动,低价转债悄然复苏
财联社据Choice数据统计,目前535只上市交易的转债中,价格低于面值100的有29只。随着“中装转2”今日收于80.32元,市场上已无价格低于80元的转债。
图:目前价格低于100元的转债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今年6月以来,受可转债信用风险发酵及部分转债正股退市的影响,低价转债一度遭遇大面积抛售,呈“越低越杀”。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场价格低于100的转债有81只,低于80元的转债有11只。而到了8月末,全市场价格低于100的转债多达152只,低于80元的转债有15只。
对于今年转债大量跌破面值、低价转债激增的行情,西部证券固收首席姜珮珊指出,权益熊市是破面低价券大量出现的必要条件,而信用冲击是影响低价券走势的催化剂,决定调整的幅度。2024年转债实质违约发生背景下,低价券调整幅度创历史新高。
“转债定价等于债底价值加转股期权价值,初始定价为面值100元。”有资深转债分析师解释,“若股市走熊,期权价值贬损,转债价格自然容易跌破面值。”
自9.24权益行情启动,低价转债有了更明显的修复。9月24日至今,中证转债指数上涨11.39%,而万得可转债高价指数与可转债低价指数分别上涨了9.34%和19.28%。
对于转债的信用风险,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吴敌近日在公开访谈中表示,后续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会聚焦到个券,尤其是少数真正有风险、财务稳健性存在很大问题的个券。在所有转债中,高风险个券比例不超过10%,大部分公司本身具备可以持续经营的能力。
今年8月之前,搜特退债、鸿达退债、蓝盾退债已先后违约。在8月15日岭南转债到期未能兑付后,转债市场暂无新的违约事件发生。
“特别是在偏牛市的股市环境中,许多问题可以通过股价上涨来缓解。”吴敌认为,即使后续再有个别公司出现如退市或债务偿付的问题,也很难再激起整个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
择股重要性提升,传统双低策略存改良空间
在本轮9.24权益行情中,尽管转债市场整体滞涨,但低价转债的涨幅不逊于各大主要股指。上述万得可转债低价指数19.28%的区间涨幅,与上证指数的19.89%、沪深300的20.54%相差无几。触底后,低价转债的修复仍有可观收益。
随着权益市场开始陷入震荡,行业板块轮动加剧,转债低价策略能否继续占优?
姜珮珊认为,低价和低转股溢价率更能释放转债弹性。权益板块行情快速轮动下,行业方向选择难度较大,建议还是基于转债估值性价比,拥抱双低转债。
吴敌也认为,在转债估值上升到较高水平之前,都可以采用双低策略,其收益确定性较高,并且弹性充足。由于双低策略择券的行业难以把握,投资者可以手动调整行业分布,使其分布更为均匀。例如,科技成长类可能因为市场估值高而较少被选中,但投资者可以手动纳入一些相对低估值的科技品种,无需刻意偏重于特定行业或单一风格。
而上述转债分析师则表示,“单纯的高YTM策略、双低策略已不再可靠。转债投资必须落实到个股公司的筛选。”
中信证券FICC首席明明在2025年投资策略中指出,高价转债和低价转债的风险收益特征正在回归且正在靠拢,本质都是高波动高收益的品种。纯低价转债可能会遇到信用风险的“灰犀牛”,“退可守”的性质未必完全可靠,而高价转债在大多数情况下至少可以通过正股基本面研究进行选择,风险甚至更为可控。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同时保有高价转债和低价转债。
传统的转债双低策略也存在改良的空间。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周冠南认为,面值作为传统的转债“下有底”的保障逐渐被纯债价值替代,市场进一步向下寻求底部保护,传统双低策略的“低价格+低转股溢价率”逐步向新式双低策略的“低债底+低转股溢价率”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