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知名科技记者古尔曼爆料,苹果2025年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家居; ②苹果计划推出一款融合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其中一款具有先进面部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铃可自动开门; ③尽管存在风险,如家庭安全漏洞,但古尔曼认为苹果进入智能家居市场利大于弊。
财联社11月28日讯(编辑 夏军雄)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崛起,老牌汽车巨头受到显著冲击,其中尤以日本车企为甚。中国车企不仅在本土市场挤压了日本车企的生存空间,还进一步在后者基本盘——东南亚地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据相关统计,2019年至2024年期间,日本车企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市场份额损失程度明显超过其他国家的车企。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
在中国市场,六大日本车企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和铃木全面败退,即便是丰田的销量和产量也陷入了停滞。不过,路透社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称,丰田仍计划提高在中国的产量,目标是到2030年前,在中国每年生产至少250万辆汽车。
东南亚传统上是日本车企的基本盘,当地用户非常青睐日系车,以印尼为例,该国汽车市场五年前几乎被日本品牌垄断。
然而,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转变,如今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尤其是在泰国和新加坡,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超过50%下降至35%。
尽管丰田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制造商,在一些细分市场(例如皮卡)仍保持着自己的地位,但整体形势对日本车企而言却不容乐观。
亚洲市场份额的流失预示着日系车厂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可能出现更广泛的颓势。尽管由于美国和欧洲施加了高关税,中国车企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小,但由于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电气化转型方面进展缓慢,他们可能会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在未来的汽车行业进一步落后。
就全球而言,日本汽车产量已大不如前。在1998年,日本生产了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乘用车,而中国当时的汽车产量仅占全球1.4%。二十多年后,时过境迁,中国去年生产了全球近40%的汽车,而日本的汽车产量下滑至占全球11.4%。
分析师称,中国在低成本电池领域的优势以及其企业在海外设立供应链的能力,可能使其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占据优势,预计中国车企在这些地区的攻势将持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