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跨境金融、大基金、创投资本……商务部“十四条”给苏州工业园区带来这些政策利好!
①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依法合规开展金融改革先行探索。鼓励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按照审慎监管原则在苏州工业园区布局。
                ②鼓励国家大基金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相关项目。
                ③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发起设立与科技创新融资相匹配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

《科创板日报》11月24日讯(记者 余诗琪)苏州工业园区收到一份罕见的高规格政策支持。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了《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十四条”),通过聚焦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建设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发区治理样板等四方面,提出14项措施锚定园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从顶层设计上为苏州工业园区“赋能”。

278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第一个跨国合作的工业园区,2016年以来连续八年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平均每天创造国内生产总值超10亿元。创立至今,园区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

“十四条”文件发布后,《科创板日报》记者与苏州本地的国资、创投机构、企业家多方交流。其中,国资机构负责人表示,这次文件中涉及到的涉及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都是苏州工业园区及其合作伙伴当下重点关注的,此前也有政府部门跟他们进行走访座谈,后续肯定会有进一步的落地。企业和创投机构则普遍认为,这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意义重大,期待在具体的执行层面有更明确的指导。

据悉,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与江苏省密切协作,加强对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

跨境金融与企业出海

“十四条”中跨境金融的部分是以上机构都重点关注的。

上文国资机构负责人表示,文件发布的背景是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这是中国与新加坡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在过去30年里园区和新加坡及其他外资集团合作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开放一直是其最鲜明的标识、最浓郁的底色。这次文件的发布会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园区走向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

跨境金融就是其中的关键。“十四条”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面深化中新合作”两方面,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方向。

主要包括: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依法合规开展金融改革先行探索。鼓励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按照审慎监管原则在苏州工业园区布局。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苏州工业园区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深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提升资金池效能,提高跨国企业集团跨境收付便利度。

以及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开展数字经济合作,在跨境数据流动、商业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中新绿色数码港、中新生命科学园、中新昆承湖园区等合作项目建设。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发挥园区内新加坡国际商务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等平台作用,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合作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

在上文的国资机构负责人看来,以上各项金融改革的探索方向正是围绕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中对跨境金融和科技金融两方面的需求展开,现在已经有外资银行在园区落地,文件发布之后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并有效降低其融资成本,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加坡的星展、华侨、大华三大银行都在园区落户,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成为中新企业双向跨境投资的重要平台。

2023年,新加坡大华继显证券公司在园区全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获批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对外投资试点,获批额度2亿美元,成为省内首个外商独资QDLP试点项目。同时,大华继显获批开展QFLP试点,试点额度1亿美元。

另一位曾服务苏州机构的新加坡投资人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推动园区探索跨境金融的改革,不仅有助于外企引入,更有利于本土项目的出海。“我们之前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苏州的创业项目去东南亚开拓市场。当时,跨境金融的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节奏。这次文件的发布,未来肯定会给企业出海带来助力。

“十四条”中也明确提到,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一批海外离岸创新中心。事实上,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向这个方向努力了。今年6月,园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企业出海一件事”,目前已初步形成从出海前到出海后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成功助力一批园区企业扬帆出海。

据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杜丰介绍,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跨境双向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园区实施“企业出海一件事”,采取“五个一”特色举措,即“一支队伍、一个专区、一个矩阵、一批站点、一系列赋能平台”,通过组建企业出海服务先锋队,上线“企业出海一件事”服务专区,集成有影响力的律所、银行等专业机构,依托园区海外商务合作中心配备企业出海首席服务官,搭建“金鸡湖跨境谈”等平台,定制沙龙分享、案例分析、实操训练等品牌课程,打造企业出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大基金、创投资本助力产业集群

具体到未来的产业方向上,“十四条”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划。

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是打造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苏州生物医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纳米新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和中国软件名园。坚持软硬协同,顺应开源发展趋势,鼓励技术软件和工业软件企业协调创新发展。

为此,“十四条”给苏州工业园区开放了不少资源,包括允许苏州工业园区遴选1—2家企业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鼓励国家大基金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相关项目,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和工业企业深度协作,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探索典型应用场景等。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条”还提到了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发起设立与科技创新企业生命周期相衔接、与科技创新融资相匹配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依法合规发展与创投类企业发展周期、风险特征、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大基金、创投资本都是科技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十四条”纳入规划之中,也证明了其对产业发展的助力。

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深受创投机构的重视,自身也在创投领域有着深度参与。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控股的元禾控股,是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创投机构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元禾控股的基金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企业超1500家次,投资子基金182只,累计培育上市公司111家,其中47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截至目前,元禾母基金累计出资89家基金管理人,包括启明创投、北极光创投、金沙江创投、钟鼎创投、君联资本、联想之星、通和毓承等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元禾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园区企业501家。

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东沙湖基金小镇,是江苏省唯一的金融类特色小镇。目前,东沙湖基金小镇基金管理规模超3900亿元,入驻基金管理人超过130家,累计投资园区科技企业超845家次;其中,52家园区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企业19家,占园区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95%。

按照苏州工业园区此前的规划,到2025年,苏州工业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

科创板最新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