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国开系VC平台、陕西国资出手 商业航天企业中科天塔获A轮融资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2024-11-22 星期五
原创
①中科天塔总经理曾伟刚表示,卫星数量未来将是指数级的增长,将为卫星管理市场带来机遇和技术挑战; 
②上月,中科天塔发布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语言模型。
创投日报
聚焦PE/VC、产业基金等最新动向,揭示数字/人物变动背后的资本密码。
关注

《科创板日报》11月21日讯(记者 李明明) 继上月发布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语言模型“华山”之后,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塔)近日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国开科创领投,陕西产投、广东硬科技研究院跟投,资金将用于提升在卫星智能化管理领域的产品能力,尤其是航天私域大模型产品的完善和落地,打造面向数万颗低轨卫星市场的智能化管理生态。

谈及卫星管理市场未来发展,中科天塔总经理曾伟刚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卫星数量未来将是指数级的增长,将为卫星管理市场带来机遇和技术挑战,管1颗卫星、100颗卫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因此不仅需要可靠的卫星在轨管理软件,更加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技术,比如我们发布的航天私域大模型,把卫星在轨管理、指令生成、数据分析等工作交给人工智能,方能应对数量级增长的卫星在轨管理任务。”

瞄准5000亿卫星管理市场

中科天塔于2017年成立,是集航天器测控管理服务、空间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商业航天平台公司,也是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

据了解,公司拥有航天工作经验超过二十年的核心技术团队,覆盖总体设计、软件研发、测控通信、卫星管理和载荷数据处理等专业,团队成员曾参与我国十余项重大航天工程系统研发。

上个月,中科天塔发布航天私域大模型“华山”。这是大语言模型首次应用在航天领域,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助力卫星平稳运行。

谈及此前为何发布航天私域大模型,中科天塔总经理曾伟刚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千帆星座(该计划是中国版“星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从原本的管理数百颗卫星到数十万颗卫星,导致原本的人员培养、经验积累就跟不上发展。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AI人工智能的方式,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既能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也能完成航天器管理人员的培训。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卫星人工智能管理助手。”

未来十年,卫星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曾伟刚表示,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科天塔将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从软件、硬件和解决方案三方面,为用户提供服务。

据相关统计,2014-2023年全球卫星累计发射数量为10712颗,从2013年的261颗,增长到2023年的2911颗。2020年之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20-2023年卫星发射量平均年际增长率为32%。

据了解,未来,中科天塔技术研发团队还将持续训练航天私域大模型,让大模型以智能查询、智能分析为基础,助力用户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提升卫星管理效率,实现大规模卫星星座的高效智能管理。

国开系VC平台、陕西国资出手

成立以来,中科天塔经历了两轮融资,即Pre-A轮融资和本次A轮融资,曾获常青资本、中科创星和唯尔投资。

本次领投方国开科创成立于2016年,是目前银行业内第一家国家级科创投资机构,也是国开行的VC投资平台,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主要针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同时与国开行投贷联动对被投的企业提供配套贷款。

聚焦信息互联、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国开科创投资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截止2024年10月末,国开科创所投资的项目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80%。

财联社创投通显示,国开科创对外投资43个项目,包括奇芯光电、无问芯穹、奕斯伟材料、华大北斗等前沿科技企业。

官网显示,陕西产投是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89年6月,注册资本金12.5亿元。公司以股权投资和资本运作为主业,投资领域涉及电子通信、机床、汽车、矿业、基金、(准)金融等多个行业。目前参股投资项目50余个,主要有陕汽集团、秦川集团、西部机场、西部信托、陕西新材料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等。

今年以来,商业航天投融资端的火热趋势从年初延续至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年内商业航天领域已发生投融资案件19起,超过2023年全年总数(17起);19起投融资案件所涉金额共计55.51亿元,是去年全年投融资总额(46.03亿元)的1.21倍左右。

谈及当下商业航天的市场环境和融资热度,曾伟刚表示,作为企业家,明显感受到今年以来商业航天“热”了。不仅是行业关注,投资机构、各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在关注着航天的动向。这对于商业航天企业来说,也是发展的好机会,“公司此前做研发和产品的积累,叠加整个商业航天市场环境和融资的热度,企业获得融资后在研发上加大投入、持续优化产品,再获得市场的认可,可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而整个商业航天的发展生态也将更加健康。”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