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投资者期待已久的成飞注入中航电测终于完成; ②中航电测拟更名为中航成飞。
财联社11月21日讯(记者 陈抗 肖良华 齐庄) 涨停、涨停、再涨停;一家、一家、又一家……近期,A股市场上,重组盛宴备受资金追捧,连续涨停甚至短期翻倍案例屡屡惊艳全场。但在聚光灯点亮前夕,佳肴正要出锅之际,却有一类神秘资金提前坐进了VIP包间,静静等待着饕餮盛宴的开启。
仅在近半个月时间,先后已有阳谷华泰(300121.SZ)、世茂能源(605028.SH)、佛塑科技(000973.SZ)等重组股出现相同一幕:停牌筹划重组前,冠以QFII名称的资金“压哨”进场,有的还会结队集群出现;股票复牌后,无论重组是终止还是如期推进,股价均有连续涨停。
例如,10月31日现身佛塑科技股东榜的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摩根大通证券;11月8日又集体现身于世茂能源的股东榜,另有瑞士银行“加盟”;此前的10月24日,摩根士丹利国际还曾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跻身阳谷华泰的股东榜,赶在重组停牌前入场。
再向前溯,今年三季度,凯瑞德(002072.SZ)、国中水务(600187.SH)等引起市场高度关注的重组股也都出现QFII齐聚的现象,且均为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摩根大通证券、巴克莱银行等4家QFII列队式出现。
以上现象,究竟是单纯巧合还是另有内幕?尚待监管部门对这些QFII的交易行为、背后资金作进一步的还原和穿透,但有一点已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国中水务、凯瑞德、佛塑科技、世茂能源、阳谷华泰等,均在公告重组或宣布停牌的前一天涨停或大涨,异动明显!
巧合:国际大牌机构“提前”齐聚小市值重组股
11月21日收盘价9.19元/股,涨停封单超60万手,买二、买三分别挂单9999手、999手。这一连串或为巧合、或是人为的数字所标注的,是佛塑科技公告重组复牌后的第五个一字板。
相比拟购标的锂电隔膜企业金力股份100%股权,佛塑科技11月15日复牌时一并公告的截至10月31日,即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十大股东榜单似乎并未引起市场太多关注。但其中却大有乾坤:摩根大通证券、摩根士丹利国际、高盛公司等三大国际知名机构旗下QFII新进流通股东榜,而此前的9月30日(三季报)榜单里,除控股股东广东广新控股,以及中央汇金外,剩余8席还都是自然人。
且就在10月31日,在当天大盘无大波动的情况下,佛塑科技股价提前启动并涨停,资金赶在停牌前抢筹的态势明显。
如果说多家QFII在佛塑科技重组启动前夕组团押宝只是巧合,那世茂能源、凯瑞德、国中水务等多只重组股也出现近乎相同的“巧合”,恐怕就不能再以巧合来解释了。
最近案例是世茂能源,公司11月11日停牌,当晚公告拟发行股份收购詹鼎科技近60%股权,意图跨界进入半导体材料领域。至14日晚间,公司公告终止筹划此次重组,并披露了停盘前一个交易日,即11月8日的股东榜:较9月30日(三季报)榜单新进了4家QFII,依次是摩根士丹利国际、瑞士银行、摩根大通证券、高盛公司。其中,瑞士银行、高盛公司近一年内虽也曾现身世茂能源股东榜,但相比之前的持股规模,其在11月8日股东榜上持股量均有成倍提升,显示近期作了大举增持。
此外,世茂能源虽终止筹划重组,但其复牌后仅有一个一字跌停,复牌第二个交易日即走出地天板,而后又再封了两个涨停。
在此之前,还有凯瑞德、国中水务的案例。两公司均在三季度公告重组,但未涉及停牌因此没有临时披露股东榜。不过,从半年报、三季报股东榜中,依然可以看到QFII席位的集中出现。
其中,国中水务半年报股东榜新进3家QFII:摩根大通证券、瑞士银行、高盛公司。至三季报,仅瑞士银行从股东榜退出,但高盛公司有大幅加仓,并新进摩根士丹利国际、巴克莱银行两家QFII。
凯瑞德的三季报与国中水务相似,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摩根大通证券、巴克莱银行排着“复刻”般的先后队列。其中,摩根士丹利国际、巴克莱银行同样为新进上榜,高盛公司也有大举加仓动作。
目前,虽然凯瑞德的重组已终止、国中水务并购汇源果汁也有极大不确定性,但二者股价走势还相对较强。
上述案例中,4家上市公司在重组公告前市值均不到50亿元,其中凯瑞德、国中水务问题缠身,且当时市值仅处于10亿-20亿元区间。它们能“提前”得到一众QFII垂青,颇令人难解。
作为对照,财联社记者以Choice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在三季报流通股股东榜中:同时出现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摩根大通证券这3家QFII的上市公司仅有25家;再加上瑞士银行,出现上述4家QFII的公司为12家;进一步加上巴克莱银行,股东榜集齐5家QFII的公司数量是9家。
对比A股5000多家公司的庞大基数可见,上述QFII集中现身股东榜本就是小概率事件,而其又“恰好”提前押中多只重组股,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疑点:QFII“抢筹”股价“抢跑”多次同步出现
“QFII等外资通常喜欢中大市值的白马股,很少买50亿元市值以下的小盘股。”一家头部公募基金的内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QFII可能比北向资金更保守一些,更喜欢买行业头部企业的股票,而这些案例多为中小市值公司,按理说外资是不会青睐的。”
对于如此精准的提前布局,且是以外资身份,该人士分析认为:不排除背后资金提前获悉相关消息的可能。
“精准性”方面,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的一个典型案例:阳谷华泰10月25日起停牌筹划重组,而该公司披露的截至24日的股东榜显示,摩根士丹利国际新进,持有近200万股;此前,阳谷华泰因回购事项,刚刚披露了截至22日的股东榜,并无一家QFII上榜。这说明,摩根士丹利国际在23日、24日两天内展开抢筹,并于停牌前夕“成功”跻身公司股东榜。
同步地,阳谷华泰股价在10月23日、24日也有异动,两日累计涨幅近10%,同期创业板指累计下跌1.89%。
至11月1日,阳谷华泰带着拟购买波米科技100%股份,跨界进入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重组计划复牌,股价走出两个一字板。
类似情况还有至正股份(603991.SH),公司10月11日起停牌,此前于9月30日(三季报)新进股东榜的摩根士丹利国际(还是它),在10月8日、9日、10日又加仓逾13万股。这3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近28%,而当时正值大盘国庆节后高开回调,个股普跌之际。
至正股份于10月24日复牌,拟重组收购半导体引线框架业务,复牌后收获4个一字涨停。
再看前文所述案例,财联社记者发现,国中水务(7月22日)、凯瑞德(8月5日)均以涨停报收,当晚即公告重组事项。彼时,财联社还曾刊文质疑:《公告重组前“先行”涨停 国中水务“喝下”汇源果汁|速读公告》、《内幕交易不装了?市场大跌它涨停 当晚公告重大重组|速读公告》。
而佛塑科技、世茂能源也是在筹划重组停牌前一天涨停或大涨。
由此看来,QFII压哨般的提前“抢筹”与重组股卡点式的股价“抢跑”似乎已经形成了某种“匹配关联”,这难道又仅仅是巧合吗?
就这些疑问,财联社记者还采访了一家前述案例公司的董事长,对方答复道:“不知道,我头一回听说有这种事情。”
业内:资金“精准潜伏”或有逃避监管之嫌
对于重组公告前的明显异动,部分投资者依然保持了警觉。“可能有资金提前知道消息了,现在买进大概率会被割韭菜。”在前述几家公司的股吧论坛里,这样的留言并不鲜见。
再看阳谷华泰、至正股份的走势,前者已大幅回调,一度跌至复牌后首板价格以下;后者开板后则更是一路下挫,目前股价回落到了停牌前的水平。
上海的一位投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从盘面看,佛塑科技、世茂能源等公司在停牌前成交量急剧放大,有的甚至涨停后就立即停牌,重组消息有很大的泄露嫌疑。
“以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双方达成意向后会立即停牌,审计、资产评估等事项在停牌期间进行,消息泄露的窗口期较短。现在规则修改,停牌时间不能太长,通常一两周后复牌,因此,重组双方很多重要事项需在停牌前商定,接触相关信息的人和时间大幅增加和增长,信息封控难度加大。”该人士告诉记者。
这位投行人士进一步表示,外资(QFII)在停牌前精准进驻,也不排除特定资金借用外资通道进行潜伏的可能,这样操作相对较为隐蔽,不容易被发现,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出于逃避监管的目的。
“(套用QFII马甲)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不过现在如果(监管)真追查下去,资金来源是能查出来的。”前述公募基金人士如此认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前的监管罚单中,对QFII的“类通道”操作,实际已有蛛丝马迹显露。例如,一份落款时间为2023年4月7日的交易所通报批评处分文件中,摩根大通证券便因在2021年8月疑似进行大宗交易 “(T+1)过桥减持”违反相关规定而被处分。
此前,在2022年底,交易所还曾就此事发布《纪律处分事先告知书》送达公告,其中专门提到“因无法与你公司取得联系,本所现以公告形式向你公司告知拟作出纪律处分的相关事宜。”
对于QFII的监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早有明文规定:合格境外投资者应当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制度,确保投资运作、资金管理等行为符合境内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合格境外投资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