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5家上市猪企2024年合计出栏量突破1.51亿头,行业三巨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合计出栏近1.2亿头; ②多家上市猪企已披露2025年出栏规划,较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 ③业内认为,2025年成本管控将成企业盈利关键,多家企业已设立成本目标。
财联社11月15日讯(记者 张晨静)进入11月以来,原奶价格再创本轮周期新低,作为曾经重要奶源补充之一的大包粉,今年进口量已连续8个月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长宋亮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甚至当前国内的大包粉已开始低价出口至一些主产区国家,诸如阿根廷。”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11月第1周(采集日为11月7日)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1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5.9%。
行业一线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上述监测数据主要来自规模化牧场长期合同价,随行就市的市场奶价近期有所提升,但仍在行业成本线3元/kg-3.5元/kg之下。
因国内乳制品消费复苏偏弱,上游牧场扩产惯性,国内原奶供需失衡,奶价近两年持续下跌。
在近期天润乳业(600419.SH)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刘让回复财联社记者称,目前原奶产量依然是供大于求的状态,短期内收购价保持低位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受国内原奶供需形势影响,进口乳制品普遍量价齐跌。
根据奶业贸易月报,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193.47万吨,同比减少13.2%,进口额82.43亿美元,同比下降14.1%,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为1184万吨,同比减少12.3%。
从主要品类来看,除稀奶油、炼乳和蛋白进口量有所增长外,其余品类进口量全部下降,其中进口量最大的产品大包粉减少22.7%,婴幼儿配方奶粉减少14.8%,乳清类产品进口减少3.9%,包装牛奶进口减少25.4%。
此前因国内自有奶源不足,进口大包粉因为性价比高,曾是我国重要奶源之一。
某行业专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国内奶业形势低迷,消费疲软,企业主要以清库存为主,降本节效。在宋亮看来,进口乳制品下降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国际大型乳企财报也因此受到波及。
根据恒天然财报,公司2024年原料业务营业收入下降13.25%,其中大中华区该业务同比下降约19.08%。
连续两年去产能,上游原奶供给量增速有所放缓。山东省最近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省内奶牛存栏67.65万头,同比下降21.4%。
在伊利股份(600887.SH)近期调研中,公司表示,进入到三季度后,牛群结构进一步优化。牛群数量的减少叠加热应激反应带来的单产降低,使得三季度的原奶供给有所降低。同时,三季度也是液奶销售的旺季,因此三季度原奶供需差距有所收窄,公司喷粉量有明显下降,供给过剩的情况阶段性得到缓解。四季度,预计产量同比有望保持下降趋势。
宋亮进一步表示,今年上游淘牛约20多万头,但奶牛单产提升速度较快,导致今年原奶整体供求关系没有改变,奶价依旧低迷,最快明年上半年供需基本面有所调整,奶价会止跌反弹,但价格上浮幅度不会太大,预计明年奶牛养殖依然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