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气温降低,生猪腌腊逐步启动,但相对往年却更迟、更慢,有业内透露目前腌腊品制作量只有去年同期60%; ②业内多方预计,在12月中上旬腌腊将逐渐步入高峰期; ③腌腊旺季或为低迷的猪价带来企稳回升的推动,但仍需防范集团厂年底供给增量。
财联社11月15日讯(记者 何凡)走过关键的创新十年之后,在资本寒冬、创新生态振荡的当下,中国医药产业应该如何迎接新的挑战?
11月14日,2024第十六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下称“启思会”)在成都开幕,百利天恒-U(688506.SH)等热门赛道头部上市公司董事长、医药领域专家、投资者深入探讨交流了当前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出海”、“创新”两大关键词贯穿会议始终。“聚焦专业领域”、“走品牌和创新双轮驱动道路”、“数字化创新”……面对中国创新药何去何从的这一问题,与会企业嘉宾也给出了不同解答。
“出海”被频频提及
上述会议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H50)承办,本届启思会以“创新十年·未来十年”为主题,会上,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恒瑞医药(600276.SH)董事长孙飘扬等分享了中国医药创新十年心得。
当下,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着全新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趋势。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王宏广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国内医药行业具有产业体系全,规模大,创新增长快,医学模式新等特点,未来希望能达到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的目标,争取能有1-3家企业进入世界前10强,自主产权药占比达到50%,并占领国际市场15%(不含国内)的份额。
复宏汉霖(02696.HK)首席执行官朱俊也在演讲中提到了国际化,他表示,经过十年发展,国内创新药研发能力日趋成熟,创新疗法占比也逐渐提高,近年来,国内创新药出海成果集中兑现,证明国内研发实力得到了国际认可。朱俊认为,海外市场除了欧美地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外,新兴市场也极具增长潜力,以东南亚市场为例,拥有临床成本低,医疗需求增长,依赖进口药品,创新药存在溢价空间等机遇,该区域医药市场空间约231亿美元。
那么,如何在全球化视野下打造立足中国的医药和器械跨国企业?康桥资本CEO傅唯认为,并购投资能够帮助企业更快地实现国际化。并购投资可以加速企业内生,企业能在战术本地化的同时,做到人才国际化、技术国际化,利用国际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资源,实现全球技术平台对接。
在国际化战略圆桌论坛中,海正药业(600267.SH)董事长肖卫红提到,找对领头人以及当地业务伙伴对于企业出海非常重要,同时要自己组建团队,坚持走长期出海主义道路。汇宇制药-W(688553.SH)董事长丁兆持相同观点,他同时还表示,“要实现企业整体国际化,首先要求整个公司从上到下定位国际化战略,从产品选型、研发体系、生产质量体系到销售渠道布局,整体组织架构全方位围绕出海来展开,实现战略战术上的协同。”
凯莱英(002821.SZ)医药集团联席CEO杨蕊也认为,选择合作平台对于企业出海非常重要。她认为从平台角度来说,在出海过程中选择有经验的Service企业能帮助中国创新药企业,能为包括药品本身在内的多方面提供平台化能力支持,第二受地缘政治等方面影响,探索Local for Local等合作模式也能支持创新药企出海。
未来创新药道路在何方?
当下,创新日渐成为产业主流,国内创新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企业出海却又面临地缘政治风险。这些产业难题,中国药企该如何应对?
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认为,目前中国创新药行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企业对项目所能带来的回报预判错误等。恒瑞医药在持续加大创新药投入的过程中,为平衡数量和质量间的关系,降低研发风险,会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在保持数量的同时,也会淘汰一部分把握性不大的或者未来市场空间不大的研发管线。
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在演讲中表示,要用科学逻辑穿透认知前沿。产品创新是“发明”,不是“发现”,真正的创新是稀缺的,而唯一的检验标准是市场价值。目前百利天恒尚未具备全球商业化、制造和供应等能力,未来将通过潜在的重磅药物和管线,叠加全球合作和资本加持等因素,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力争在未来3-5年,使公司创新药物陆续进入国内和欧美市场,未来10年,成为在肿瘤治疗领域全球领先的MNC。
在“向创新的转型之路”论坛中,信立泰(002294.SZ)董事长叶宇翔也提到了“聚焦”,他表示,公司将继续聚焦在慢性病,特别是心血管领域,在国内未被满足的需求非常多,做到非常熟悉这个领域之后,犯错的机会就会少一点。公司选择高度聚焦一个最擅长的领域,始终不断控制风险。
武田制药中国总裁单国洪则表示,数字化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在药品研发生产阶段,也包括临床场景和运营阶段,能够真正解决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下一个创新的十年,希望能够携手中国创新力量,一起把中国创新成果带到全世界。
华润三九(000999.SZ)董事长邱华伟则透露,公司会选择走品牌和创新双轮驱动的道路,成为中国健康产业和医疗产业的服务企业。一方面利用公司自身的商业能力,另一方面链接更多海外企业,帮助更多生物药公司实现商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