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 ②方案强调强化基础底座赋能,包括打造超大规模自主智算集群、构建多层次语料供给体系、建设虚实融合超大型实训场等,并推动重点垂直领域应用和创新应用生态构建。
《科创板日报》11月14日讯(记者 张洋洋)“打开门,无人机飞出去,寻找食物,接着将物品传送回同学手中。”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用这样一段视频,展示了AI与6G两大颠覆性技术携手,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作为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之一,6G将引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6G与当下风头正盛的AI技术融合,二者将产生哪些可能性?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来自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权威专家以及华为等知名企业代表等,给出了各自的思考。
▍6G+AI=?
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看来,AI将会是6G发展底色,成为创新的关键“增量”。
对于“AI与6G时代”的到来,周伯文直言,“这不仅是两个技术的叠加,而是构建未来的创新引擎。”在6G与AI结合的未来场景中,周伯文描绘了许多创新应用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具身主动学习和多智能体群体框架将在6G网络的支持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在多智能体密度的提升上。
在谈到6G和AI的结合时,华为首席技术官(CTO)童文认为,6G技术的目标之一是为AGI提供强大的连接网络,将智能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态系统。
童文指出,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成为解决网络多样性和适配性问题的有力工具。6G网络将从AI平台上生成,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未来的网络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自动生成和优化网络结构,实现“按需生成”的极致状态。
在谈及AI在6G网络中的应用与挑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包括包容性、泛在连接、可持续性等多维度目标,大众刚需与小众需求难以在同一网络架构和频段上兼容。
邬院士认为,空口创新的着力点将转到基于AI对信道的精确匹配和对业务的理解,优化波束权重、方向和层数,提升效率与性能,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体系架构创新是值得重视的方向。
童文提出了基于token的通信模式,认为token作为介于比特和语义之间的通用单元,将在AI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在6G网络中,AI终端和云端超智能模型之间的通讯将主要通过token进行,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和智能协同。
这场革命的背后,是AI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在AI大模型技术的迅猛突破下,AI发展的速率远远超过移动互联网,远远超过摩尔定律,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指数级的技术进步,而且它的应用范围之广,冲击各行各业。”童文强调,这是6G面临的第一个设计的要素。
▍上海加码建设6G产业高地
6G通信和卫星互联网作为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根据计划,2025-2027年是全球6G标准研究阶段;2027-2029年是第一版标准形成阶段;2030年前后,6G将进入商用阶段。
在培育6G未来产业方面,上海正加码投入,打造6G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高地。
上海拥有较为完备的移动通信和卫星创新产业链、全国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具备竞争优势,通信研发人才丰富,在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康复养老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表示,近年来上海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启动实施了6G战略前沿任务专项,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并积极参与测试验证和国际标准化研究等工作。上海将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将6G作为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
一是强化系统布局,高质量研究编制6G领域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强化政策支撑,深化任务布局。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科技攻关投入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并结合上海创新链、产业链发展实际,加快重点方向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三是强化全链条贯通,着力构建“研发—验证—应用”协同创新平台,支持6G领域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推进全球6G共识与合作。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表示,上海将锚定引领6G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加强部市合作、市区联动和委办协同,围绕芯片器件、模组系统方向“强基础”,卫星互联、仪器仪表方向“锻长板”,新型终端、新型接入方向“探新路”。通过深化6G与AI融合,加快颠覆性技术攻关与战略产品研发,构建全国一流的6G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未来产业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