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如果金融搞不好,爆发金融危机,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重挫,现代化进程可能迟滞甚至中断; ②对金融安全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财联社11月7日讯(记者 吴雨其)11月7日,“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约260家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注册参会。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上交所理事长邱勇、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开幕式,他们就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深刻见解。此外,各外资机构代表也从国际视角出发,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展望。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
邱勇在会上指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随着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加快推出落地,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强,资本市场信心也显著增强。这一系列积极变化,既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资本市场持续推动创新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科创板方面来看,邱勇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上交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新“国九条”的工作部署,抓好“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措施的落地,深入推进科创板市场建设,为“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邱勇表示,上交所将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下,紧密聚焦提振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功能,加快落实好‘科创板八条’等政策措施,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适配性和包容度。我们将不断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多措并举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注重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我们将坚守资本市场的人民性,进一步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将强化一线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优化市场生态。我们将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支持上市公司用好用足政策工具,鼓励上市公司深化‘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我们将加快投资端建设,积极鼓励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配置资产,加快培育形成以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为主的指数化投资生态。”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重点措施正落实 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李明在会上指出,中国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努力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具体细分为三点:
第一,中国证监会始终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投资环境。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李明表示,当前一批重点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上市公司方面,围绕分红、回购、退市等方面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
交易监管方面,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全方位、系统化新的规定。监管执法方面,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违规减持等行为。受益于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可投资性持续增强。
第二,中国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持续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成效。
市场开放方面,投资端,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扩大交易标的范围,优化交易日历安排,持续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提高外资参与A股投资的便利性,外资通过QFII和沪深股通持续流入A股市场。
机构开放方面,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已取消外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国民待遇。
产品开放方面,推动A股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纳入比例不断提升。中日、中新、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并顺利运行,已合计推出24只ETF互通产品。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开放持续扩大。首家在华外资银行实现参与境内国债期货市场交易。离岸A股衍生品工具供给不断丰富,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进一步便利了国际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中国证监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努力打造外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系统部署,释放出很多新的改革开放信号。
李明表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落实好中央部署,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落实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举措,提升A股投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
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便利跨境投融资,扩大沪深港通投资标的范围,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支持推出更多跨境ETF产品,拓展存托凭证互联互通,拓宽境外上市渠道,扩大期货市场开放,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鼓励和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持续强化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机制,推动解决外资关切与合理诉求,加强开放条件下资本市场监管和监管能力建设,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A股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
申兵在会上表示,近期已会同商务部,明确了主权基金通过QFII渠道投资的税收优惠落地操作性指引,正在制定修订短线交易规则、程序化交易规则等,以法治的方式消除外资参与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他表示,其已是全球无法忽略并且是最重要的市场。
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看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基本面的数据也在发生边际改善,这些不断积累的积极因素,都吸引着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更加重视中国的经济,以更大的力度加仓中国。
二是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资本市场无论在体量、深度、流动性等方面,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逐步的提升。从估值水平看,可比的经济体或者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的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的选择和机遇。
三是长期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中国证监会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的双向开放,不断优化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这也将促使国内市场焕发强大的吸引力。
为了创造让公司更规范,投资更安心的市场,申兵提出了三方面推动制度性开放。
一是继续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企业经济的新体制,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
二是维护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共同的责任;
三是资本市场的生态持续完善,在强监管防风险资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市场投资价值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让公司更规范,投资更安心的市场。
此外,他还指出,还将在现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对外资投资展业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支持,需要综合考量外资机构的集团整体实力,目前对于境外优质银行在华分行支行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我们已经允许将境外母行的一些指标合并计算。下一步也将考虑研究允许在申请个人养老金投资业务等方面采取类似的机制。在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我们也正在积极研究证券行业的同样的一个正面清单。
外资视野下的中国市场
各外资代表也在当日会上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展望。
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狄澜认为,中国政府致力于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大为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市场反应积极。支持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保持这些政策的一致性将是资本市场持续保持优异表现的关键。
为了增强资本市场的基础稳定性、持续性及长期耐心资本,若在一些领域看到持续努力,国内外投资者及其利益相关方将进一步受到提振:一是系统性将更多中国长期资本引入市场,如养老金和保险金;二是简化上市流程,吸引更多高质量企业上市,为投资者带来机会;三是中国可以加强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推动风投私募股权和并购这些生态系统的发展,并加强内地、香港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秱表示,9月24日以来政策上的一系列积极变化,这表明了政府推动经济复苏的决心,并且政策制定者也正在采取一致的举措,防止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政策的积极变化推动了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中国股市也迎来了大幅上涨。至于股市能否继续上涨,关键取决于经济复苏能否持续形成趋势,以及企业盈利能否持续修复。
谈及中国经济,东方汇理资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投资负责人Florian Neto指出,中国正在转型,从依赖房地产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更加多元化和以国内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投资者应关注这一变化,将资金投向中国,尤其是那些在制造业、信息技术和全球趋势中领先的中国公司。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通过ETF等工具投资中国成为更广泛的选择。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地位日益增强,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下,中国企业正成为全球领导者。投资者应把握这一趋势,寻找那些能够引领市场并提供稳定回报的中国企业。”他补充。
贝莱德亚太可持续及转型方案主管Emily Woodland表示,她将转型投资视为能够重塑未来几十年的重要力量之一。投资者们对转型投资的需求正逐步增加。
2023年全球转型投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6%)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在未来1-3年内增加对转型策略的配置。他们希望通过强大的研究和分析及整体投资组合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途径包括核心资产的可持续替换、主动的主题投资,以及聚焦新兴市场基础设施的私募解决方案。
此外,她还认为亚太地区混合融资具有巨大潜力,并正与合作伙伴们,如阿联酋政府的气候变化基金ALTÉRRA 、保险发展论坛(Insurance Development Forum)等,共同抓住这一机遇。我们相信,混合融资金融能够有效利用催化资本来降低风险,并吸引原本无法获得的私募资本,从而成为引导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基础设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