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思特已成为苹果、微软、还未等多家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商的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的供应商。此次IPO,英思特计划募资约6.06亿元,主要用于扩大主营产品的产能、提升研发生产能力,以全面升级公司在磁性器件领域的竞争力。
财联社上市公司报道部推出新经济地方志栏目,聚焦区域经济,聚焦产业集群,展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各地方谋求发展“破局”的新图景。
财联社11月2日讯(记者 王萧)罗捷曾在上海求学,念交大博士,毕业后,他把家安在了柳州。
柳州是广西第二大城市,距离上海1600多公里,乘飞机,先要跨越浙江、江西、湖南的上空,才能最终抵达。
熟悉中国工业史的人大多知道,上海与柳州有过一段跨越时空的缘分。
1958年,国家决定在柳州建设工业十大项目,500多名来自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及全国各地的骨干,先后赶赴当地。
这些项目构成柳州最初的工业基础,并为日后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至今的动力。
(罗捷在介绍沪信汽车科技,财联社记者摄)
罗捷目前担任柳州沪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沪信汽车科技”)总经理——从公司名称就能看出两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成立于2013年沪信汽车科技,是专门从事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的专业化汽车技术服务公司。
公司的共建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柳州(国家)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和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称得上“政产学研”的一个样本。
在科研意义上,沪信汽车科技代表了上海交通大学为长期支持柳州汽车产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智力支持。
当然,在更现实的商业面向上,柳州雄厚的汽车产业也为沪信汽车科技提供了重要的客户对象和技术应用场景。
“汽车之城”
柳州目前拥有整车企业5家,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超300家。
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重汽集团四大汽车集团,以及一批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均在柳州建有生产基地,培育出“五菱”“宝骏”“乘龙”“风行”等全国知名品牌。
今年上半年,柳州汽车产业实现产值577.5亿元,整车销量64.7万辆,这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销量23.8万辆。
罗捷说,随着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整车厂对车辆制造提出了新的需求,沪信汽车科技的业务,相当一部分是为新能源车厂提供精益制造的解决方案。
“燃油车迭代慢,是单品类、大批量的制造模式,而新能源车迭代快,更适合多品类、小批量的制造模式。新能源车产线对定制化和柔性化的要求程度更高,相应的,对质量控制的要求也更高。”
(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的精益智造工厂,资料图)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趋于“内卷”,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整车厂对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些要求,正是沪信汽车科技的业务订单所来自的地方。
“比起业务增长的速度,公司现在160人的团队规模已经不够,需要招聘更多的人。” 罗捷说,这让他想起自己当初从上海来柳州时的情景。
只是,从产业迭代的视角观察,柳州日新月异,尤其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当下,这座西南工业重镇的面貌,正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智能起来”
柳工,前身“柳州建筑机械厂”。
1966年,柳工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装载机,此后逐步成长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出海样本”。
装载机是柳工的“拳头”产品,国内市占率居首,累计销量排名全球第一。
和外界对于工程机械生产“粗矿”的想象不同,如今一条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装载机产线的智能化程度,到达了新的高度。
在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200多米长的装配线上,所有中大件物料从空中、地面或地下自动配送到工位。
(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财联社记者摄)
“智能化产线对工人的要求已非体力,而是操作机器的能力。” 装载机智能工厂的技术骨干说。
智能工厂内两条生产线同时作业,一天能完成100台装载机的生产,效率更高、品质更好,整机质量外反馈率下降了71%,订单交付时间缩短48%。
由于装载机有若干吨位型号、客户需求各异、订单有大有小,柔性化程度高的产线,能够给更高效的排产带来根本性的优势。
而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已实现,在一条生产线上燃油装载机和电动装载机“混线”生产。
“‘快人一步’的优势很重要”,技术骨干说。
(柳工的智能化产线,财联社记者摄)
新的召唤
不光快,也要新。
机械、汽车、钢铁在柳州被称作“老三样”,是当地传统支柱产业。
在此基础上,柳州正谋划发展出能够进一步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于是被“相中”,被寄予厚望。
“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庆林说。
柳州当地有较为完整的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驱、电控等“大三电”“小三电”核心零部件,在柳州本地的配套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机器人产业链条70%到80%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是相通的,这成为柳州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先发优势。
反过来,柳州当地包括汽车、机械在内的制造业,正处于数智化升级阶段,这也为机器人提供了现成的应用场景。
“比如工业智能网络、智能电气设备、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 李庆林说,都是柳州在智能终端领域探索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产业,则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检查维护机器人、机器人集成应用。”
李庆林说,为此,柳州谋划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群,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推动吸引一批优质企业、优质项目。
(周济院士演讲,资料图)
10月底,柳州举办了一场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的大会。
450多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高层参与,超21家企业带来55个产品展出。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在大会上发言。
“传统制造业经过技术改造智能升级,可以成为高端制造业,如柳州市传统汽车产业,经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可以成为高端制造业。” 周济说。
台下的与会者非常认同。
周济建言:“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打造集群式的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这一点柳州深有体会。这座西南工业重镇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并且还在轻轻加快脚步。
(往期回顾:新经济地方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