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亚信安全因未及时赎回5.6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导致未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相关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②近日,亚信安全完成对港股亚信科技的收购,并保留了后者港股公司的独立上市地位,这也是科创板首例“A 收H”交易的正式落地。
《科创板日报》10月30日讯(记者 李煜 余佳欣)继“反内卷”座谈会后,多家光伏组件厂商被曝涨价。
有市场消息称,自10月29日起,隆基绿能光伏组件价格上涨1-2分/瓦,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在内头部组件企业出货价格均已向上微调1-3分/瓦。
对于上述消息,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今日(10月30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表示,“组件价格根据市场情况会进行调整。”
晶科能源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基于行业‘反内卷’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各企业正共同努力促进产业链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公司积极响应,期待行业早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
晶澳科技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市场上分销渠道价格略有调整。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基于对市场趋势、成本、订单情况等因素做全面考量,同时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评估和动态调整定价策略。”
阿特斯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光伏组件价格变动请参考市场信息。”
截至发稿,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方面暂未予以相关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2日,中节能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开标,该项目采购2.5GW的N型TOPCon双面组件,项目投标均价0.694元/W,报价范围为0.675-0.722元/W,最低价不低于协会此前公布的最低投标价,且相比于9月中旬报价有一定幅度上涨。
光伏组件厂商产品价格“涨”势看似“呼之欲出”,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所提出的倡议紧密相关。
不久前,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阿特斯等16家参会。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就在10月18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题为《光伏组件当前成本分析: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的文章,并提到,2024年10月的光伏组件成本“参考价”为0.68元/W,称“已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标合同必须是高于成本。
“0.68元/W只是一个最低价,只是想控制(相关价格)不再继续下滑,要回弹得企业自身控制负荷,改善供需关系。0.68元/W这个价格不含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端折旧和三项费用,只覆盖现金成本。”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吕锦标进一步分析认为,“在目前同样优质高效的产品供应过剩情况下,还是需要龙头企业能够下调出货计划,控制生产负荷,不低于成本抢单,不要为了完成出货量,追求出货量排名而持续低价抢单,造成亏损放大。”
硅业分会10月24日数据显示,该周硅片价格整体下跌,主要由于下游需求动力不足。本轮降价自电池组件起,硅片环节上下游僵持博弈超过两周时间,最终以电池环节大幅减产收尾,传导反馈至硅片端减产降价。该周电池组件价格再度下跌,M10单晶TOPCon电池片成交价降至0.265元/W,182mmTOPCon双面双玻组件价格降至0.68元/W。
对此,硅业分会方面表示,该周电池组件虽有下跌,但整体成交价集中,说明已接近底部。近期光伏产业相关的利好消息频繁发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晶硅光伏行业走回正常轨道。根据上述情况,下游电池企业考虑大规模抄底备货,硅片短期内连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都过剩,均低于现金成本价销售,供应不压缩,价格无法回弹,亏损放大不可避免。”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认为,目前看硅料环节有调整机会,四季度四川、云南步入枯水期,有60多万吨产能不能享受优惠电价,会增加0.5-1万元/吨成本。“龙头企业要考虑降负荷保现金流,这有利于减少供应,消化库存,带来价格反弹。”
吕锦标表示,“相信龙头企业后续会主动调低负荷,控制供应节奏,让价格回归理性。目前看前10大组件企业占总出货量的85%以上,这部分企业首先不低价抢单,不低于成本出价,就可能稳定市场预期。”
“光伏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销售价格需要高于全成本,企业才能可持续经营。光伏组件是需要稳定运行20-25年的产品,相比价格,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方面表示。
中信证券近日在研报中分析认为,光伏行业协会提出行业“防内卷”倡议,有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国内1-9月光伏发电量及新增装机数据均显著高于全国电力行业平均水平,在风光大基地持续建设的背景下,四季度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走高。
(《科创板日报》记者邱思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