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强调高频交易相关报告信息将被重点核查,手续费实施差异化管理; ②作为市场风险防范的前沿守门人,期货公司主体职责压实,针对部分禁止性行为可不开放权限给客户; ③强调程序化交易跨交易所跨市场信息共享和监测监控的强化,违规者最严重将被市场禁入。
开栏语:时值创业板成立15年,从2009年10月30日初创,到2024年的10月30日,整整经历15周年,这15年里创业板带来哪些创新变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贡献?未来将如何更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10月30日讯(特约记者 王晨)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正式亮相,首批28家企业的上市,犹如一颗新星的诞生,开启了一段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征程。十五年来,创业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诞生于经济转型期,成为关键动力
在20世纪末,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大量创新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融资难题。传统的资本市场对于这些处于成长初期、风险较高的科技企业往往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难以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在此背景下,创业板的设立被提上日程。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适时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这为创业板的诞生奠定了政策基础。随后的几年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创业板的筹备工作。200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创业板市场,并逐步明确了建设思路和重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备,2009年,创业板终于迎来了首批企业的上市,标志着创业板正式进入资本市场的大家庭。
成立十五载,实现历史性发展成就
自成立以来,创业板的企业数量和市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创业板公司数量达到400家,总市值为2.27万亿元。到2021年,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0家,总市值超10万亿元。截至2024年,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这种快速增长不仅体现了创业板对企业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市场对创业板的认可和信心。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九成,近七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相关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元,占板块比重高达75%。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业板的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成交量持续增加。投资者数量超5000万,投资者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近5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平均在五成左右,与创业板成立以来前十年平均的38%的水平相比明显提高。公募基金持股占比增加2.5个百分点至8.38%,外资持股占比增加3.03个百分点至3.67%。
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创业板指自2010年6月1日发布以来,逐步成为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目前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规模达1800亿元,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ETF规模达到491亿元,“创”系列ETF总规模达2430亿。
创业板成为了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以迈瑞医疗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自2018年在创业板上市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其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111.7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49.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92%;归母净利润从25.89亿元增长至115.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36%。同时,迈瑞医疗还积极回馈投资者,自上市以来连续六年实施分红,累计分红总额约297.22亿元(包含回购股份20亿元),是IPO募资额的5倍。
蓝思科技也是创业板培育的优秀企业之一。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视窗防护面板玻璃及结构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及结构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它具备智能终端领域的专用设备研制、新材料生产、各类元器件加工及整机组装一站式服务的能力。从2014年上市前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44.97亿增长3.76倍至544.91亿元,年复合增速15.85%;归母净利润由11.76亿元增长2.58倍至30.42亿元,年复合增速11.14%;总资产由182.38亿元增长4.25倍至774.7亿元。
制度创新,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创业板在启动之初就施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对投资者进行了有效的筛选和保护。通过确保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能够对风险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承受能力,为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创业板出台了较其他板块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该制度包括市场化退市指标、快速退市以及严控恢复上市标准等规定。这些规定不仅提高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经营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这一制度改革也为主板市场退市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创业板首推“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允许“不保荐不承销”,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空间。这一机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能够快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自身的融资需求,进而推动业务的发展。
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这一改革统筹推进了一系列基础制度创新,包括发行承销、交易、再融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监管等方面。在发行承销方面,更加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优化了上市标准,为成长型企业提供更多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和发展壮大的空间。在交易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在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方面,设置更加市场化的重大资产重组制度,构建了符合创新企业要求的再融资、并购重组以及股权激励制度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在信息披露监管方面,加强了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
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市场
创业板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和发展平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十五年来,创业板公司累计总研发投入近万亿元,以2023年年报数据测算,板块总体研发强度超5%(5.04%),高于A股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同时,创业板广聚创新创业型人才,1358家创业板公司中,研发人员合计超52万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近400人,研发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二成,其中近230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这些科技企业在创业板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如卓胜微推出的射频前端领域重要模组产品,机器人企业在汽车焊装工艺上的国产替代突破等。
创业板上市公司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创业板有助于引导资源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流动,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企业内部来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需要招聘更多的员工,包括研发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这些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也会因为企业的发展而得到带动,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回顾创业板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我国创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众多科技企业提供了成长的舞台。在未来,创业板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