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万事网联在公告中表示,将协同境内各合作银行开展存量卡向全新“中国万事达”银行卡等承接产品升级和迁移的相关工作。②国内此前发行双标卡,属于银行卡市场尚未完全放开时的权宜之计。当前,万事网联作为国内持牌卡组织升级和迁移存量银行卡,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财联社10月23日讯(记者 梁柯志)10月22日,在Swift国际银行业运营大会(Sibos)2024年会上,央行数字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覆盖17个省(市),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
对于下一步,穆长春介绍,央行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
10月22日,某大型支付公司业务总监对财联社表示,数字人民币推广多年,在社会和消费者当中具备相当的知名度,下一步可能要在市场主体,尤其是商户的堵点上多花力气。
同日,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深圳人行公布数据称,继续推进试点规模增量扩面。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较年初增加超600万个,累计流通业务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80%。
10月23日,上海某大型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表示,与比特币等投资型数字货币发展路径不同,数字人民币定位是法定货币,在试点之初主要是等同于现金支付的功能,如果要扩大用户和商户的使用场景和频率,可能需要进一步丰富数字人民币功能。
试点4年累计交易超7万亿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数字人民币自2014年开始筹备,至2020年4月,央行数字研究所开始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冬奥场景进行数字人民币的封闭试点测试。
2021年央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中明确表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
上述分析师认为,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与现存的电子支付有重叠,这种情况下推动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需要有持续的外在力量协助。
另一方面,上述支付公司人士坦承,从商户端来说,数字货币的确方便了运营,但是兑换和沉淀的数字货币问题也影响了它们的接受程度。
比如数字货币在帐户上是无息的,对于动辄十万甚至千万级的企业流动资金来说,资金成本也是考虑因素;其次,数字货币在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进入普通结算流程也是一个因素,目前仅有部分银行设置自动兑换。
对于商户受理渠道,10月22日,深圳人行表示,一方面推动预付式经营领域机构超2860家;另一方面推动深圳出租车公司共700余名司机开展试点应用,进一步打通小微商户的数字人民币受理渠道。
另一试点城市无锡市10月18日表示,正推出“元管家”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首批涉及餐饮、教培、紫砂等行业商户进驻。
穆长春10月22日表示,已经在批发零售、餐饮文娱、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扩展数字人民币功能呼声日隆
对于下一步,穆长春在(Sibos)2024年会上介绍,央行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
目前,在创新产品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支持合同自动和强制执行,实现资金定向拨付和监测,并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现任央行副行长陆磊曾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在现有模式下央行数字货币(CBDC)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是无息的高能货币。假设基于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加载关于利率的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将有机会成为广义货币(M2)。
据穆长春10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透露,未来数字人民币经过发展将会从基本的支付功能扩展到其它金融服务领域,其中就包括存贷款。未来在国内、零售、支付的应用足够成熟之后,跨境、批发和计息等其它应用也会应运而生。
不过,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之初,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星就撰文认为,通过发行数字人民币助推数字经济、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其中必然涉及货币发行权、系统管理权、规章制定权等的调整;此外,为了应对数字人民币流通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还应从监管法与交易法两个维度进行法律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