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测算,12月基本不存在流动性缺口,但政府债供给和财政支出的节奏错位会在月中时点对资金面造成扰动; ②叠加MLF到期以及季节性因素,12月不排除央行降准50bps,或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入等多种工具配合来熨平资金面波动。
财联社10月23日讯,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消息,《党建研究》日前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称,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文章提出,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强化技术攻关、优化产业组织、集聚产业要素、培育产业生态、激发人才活力等关键着力点,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变、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
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创造性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强化创新策源、人才聚集和产业应用,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举措、推进重点任务,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对标看齐”制度,完善贯彻落实“政治要件”评估机制,健全党对国资央企全面系统整体领导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国资央企就跟进落实到哪里,切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论述,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把学习“普遍原理”与“国企篇章”纳入经常性教育,精心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开展中央企业基层党员集中学习质量提升工作,不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切实让党员干部职工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
营造良好生态。始终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妥善处理好强化监督与促进创新的关系,把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同破解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顽瘴痼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巡视成果运用,统筹抓好国资央企巡视整改,大力推动解决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央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准确把握作为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位和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科研平台、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统筹,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既努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又着力解决好底层技术和根技术问题,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力推进科技攻关。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加速推进各项攻关任务,努力掌握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切实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国家实验室深化长期稳定合作,积极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更加注重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科技问题,改变跟研模仿惯性思维,坚持正向设计、基础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强化范式转型、实效导向,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踪型向开创型、引领型转变。
更大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眼于推动技术从发明到真正走向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等转化服务能力,使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同时,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价、收益分享、激励等政策,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促进原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深入参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拓展国际科技交流,以强烈的主体意识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各类创新资源统筹,以原创技术策源地为依托,与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等建立多种形式合作关系,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把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创新链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升。
三、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产业报国使命责任,建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国资央企要坚持内在价值和长期价值导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加快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等传统产业领域推动“智改数转”,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黑灯产线等智能工厂,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带头落实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抢占绿色发展先机。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强化技术攻关、优化产业组织、集聚产业要素、培育产业生态、激发人才活力等关键着力点,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变、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
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带头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好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大油气等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供给,增强种业研发能力、海外粮源及国际粮食贸易掌控能力,扩大我国在能源资源粮食等基础性保障领域的战略纵深。
四、加强国资央企党的建设,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国资央企要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不断健全干部培养和激励机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党建支撑保障机制等,创造更加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良好环境。
健全干部培养和激励机制。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二十字”要求,大力选用勇于担当、本领高强的企业领导人员,加强技术发展新知识、经济发展新动态、行业发展新趋势等方面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水平;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和科学家精神,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激励约束导向,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做实做细合规免责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评价方式,支持各级企业领导人员大胆试、大胆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大显身手,真正营造“科技创新没有错误、企业研发不谈失败”的氛围。
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各个环节,加大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对科技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包容支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面向科技人员规范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健全党建支撑保障机制。把促进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深化中央企业党建提质增效“七抓”工程和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产学研、上下游党建联建共建,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选树一批“两优一先”、“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推动党建工作与创新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