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是江苏全省首个新能源产业专项基金; ②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680亿元,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投资热度居全国第一。 ③IPO方面,截至目前,常州已跑出100家上市公司,其中,新能源产业占比达40%。
《科创板日报》10月21日讯(记者 徐赐豪) 麦当劳中国股权结构再现变动。
中信股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其旗下私募股权投资部门信宸资本已与中信股份达成协议,将以4.3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61亿元)的价格收购中信股份所持有的麦当劳中国股份。
此次交易完成后,中信资本及其旗下的信宸资本将继续作为麦当劳中国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由原先的42%扩大至52%。这意味着,中信资本对麦当劳中国的投资进一步加码。
目前,麦当劳中国其余48%的股权由麦当劳全球持有,其中包括今年初从凯雷接手的20%股份。
对此,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表示,麦当劳近年来在创新升级方面成效显著,这也是中信看好麦当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在当前中国餐饮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中信加大对麦当劳中国的投资力度,显得合情合理。”
中信资本加码
2017年初,中信股份在港交所发布的一则公告,正式拉开了中信与麦当劳中国深度合作的序幕。
彼时,中信、中信资本携手美国投资基金凯雷,共同通过Grand Foods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这一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
根据中信股份当时发布的公告,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两家公司和美国投资基金凯雷集团同麦当劳方面签订股份购买协议,以总对价161.41亿港元收购麦当劳中国大陆及香港业务控制权益,并在两地获得20年的特许经营权。交易完成后,中信方面、凯雷、麦当劳分别持有麦当劳中国52%、28%、20%的股权。
同年10月,麦当劳中国更是迎来了品牌名称的革新,正式更名“金拱门”。在“金拱门”时代,麦当劳中国公布其五年发展计划,表示到2022年要在中国内地新开2000家门店,使总门店数突破4500家大关。其中,45%的餐厅将坐落于三四线城市。
2020年,中信股份再次发布公告,中信资本以5.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信股份手中持有的42.31%中信联合体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中信资本在中信联合体的持股比例飙升至80.77%,进而使其在麦当劳中国的持股比例扩大至42%。
对于出售原因,中信股份曾在公告中称:“本次投资中信股份实现了投资增值。”投资的三年中,中信股份利用自身的品牌、独特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大力协助麦当劳推动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发展。
进入2023年,麦当劳全球再度出手,宣布收购凯雷在麦当劳中国持有的少数股权,持股比例因此增至48%。
最新的一次交易完成后,麦当劳中国将形成中信资本联合体、麦当劳全球两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双方分别持有麦当劳中国52%、48%的股权,中信资本联合体为控股股东。
在朱丹蓬看来,中信资本此次加码麦当劳中国,是对麦当劳中国业务发展前景的坚定看好。 “此次加码,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中信资本在麦当劳中国的控股地位,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收益。”
麦当劳中国离万店规模还有多远?
麦当劳日前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收入达到近65亿美元,但略低于预期的66.1亿美元。同店销售额方面,麦当劳下降了1%,远低于市场预期的0.4%增长率,遭遇了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下滑。
具体来看,麦当劳二季度收入为64.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12%,至20.22亿美元。这一表现反映出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压力。上半年,麦当劳总收入为126.59亿美元,同比增长2%,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4%,仅为39.51亿美元。
从市场细分来看,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遭遇全面下滑。其中,美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下滑0.7%,国际运营市场板块下跌1.1%,而国际特许经营市场(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同店销售额更是下降了1.3%。麦当劳方面表示,美国市场的下滑主要受到客流量下降的影响,尽管单价上涨带来了客单价的增长,但并未能抵消客流量的下滑。
对于中国市场的表现,麦当劳高管在二季度电话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发现消费者非常喜欢寻找优惠,我们也看到很多消费者的转换行为,都是以最优惠的交易为评判标准。”
前述高管还表示,麦当劳肯定会重新审视在中国的开店速度,但目前新开门店的回报稳定。因此,从管理角度来看,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很大。从目前每年开设一千家餐厅的速度来看,仍努力在2024年实现该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财报电话会上,麦当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 Kempczinski重申,期待到2028年底在中国市场门店数能达到1万家。
“从市场规模和潜力来看,中国市场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朱丹蓬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餐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麦当劳作为全球知名的快餐品牌,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基础为其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朱丹蓬看来,要实现1万家门店的目标,麦当劳中国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本土快餐品牌的崛起,还有来自其他国际快餐巨头的竞争。麦当劳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以保持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