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目前有不少主观私募保持着高仓位,甚至满仓运行,但也有私募仓位依旧偏中性,仅维持在五六成左右。 ②私募表示,会对涨幅大的个股进行减持,并加仓涨幅小、估值低且大家兴趣不大的股票。 ③当下的市场不会在短时间内恢复到低迷,但对普通投资者有挑战性。
财联社10月20讯(记者 闫军)量化巨头宁波幻方一则逐步放弃对冲产品的通知,引发了市场“量化可能要大规模退出了”的猜测,配合当前火热的市场行情,甚至有亢奋的投资者喊出“空头即将被消灭”的口号。
幻方量化为何决定逐步放弃中性策略原因?是否会引发行业效仿?从单个公司推至行业是否过度解读?对冲策略近期净值有所回调,量化私募是如何应对?对于这些疑惑,多位受访量化私募人士指出,幻方对产品线的调整是公司对产品布局的策略,并不能代表行业。不少公司认为,中性产品作为配置工具,具有存在的业务价值。
“尤其是对于机构客户、大资金客户而言,有基于风险收益的配置需求,今年有不少机构买了沪深300中性产品。”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从趋势来看,单一策略可能很难持续让投资者满意,多策略配置已经逐渐被机构重视。
量化巨头放弃对冲产品
10月18日晚间,幻方量化的一则面向投资人的公告深夜刷屏。
幻方量化表示,考虑到对冲产品的风险属性,公司将逐步把对冲全系产品投资仓位降低至0,同时自10月28日起免除对冲系列产品后期的管理费。作出改变的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对冲系列产品难以同时取得收益和缩小风险敞口,潜在收益风险比明显下降,未来收益将明显低于投资人预期。
幻方量化还建议投资人综合判断,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同时公司也强调,公司对冲产品存量规模较小,预计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量化领头羊要放弃对冲产品,舆论一片热议,即便是发生在周五的深夜,依然在各个投资群刷屏发酵。
事实上,这并不是幻方首次减少对冲产品的仓位。
财联社记者获悉,早在今年9月11日,幻方量化就曾向投资者发过类似通知。“考虑到对冲产品的风险属性,公司对冲全系产品,阶段性增加了现金的比例,以降低整体风险。”幻方量化还表示,公司存量对冲产品占总规模比例低于5%。
幻方量化,同时建议投资者,彼时市场低位,较适合配置指数增强产品,在风险能力匹配前提下,可以对冲产品可转至多头。这样就意味着,9月初,幻方已经转向对市场看多。
对于幻方为何要放弃对冲产品,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根据幻方的公告可知,主要原因还是中性策略在当下的市场不占优,一方面基差波动等因素影响之下,中性策略对超额不稳定性高,而幻方显然对后市的判断是多头,因此中性对冲的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则是客户端,复杂的策略,增加解释成本,也不符合牛市多头的收益预期。今年9月最后一周,对冲产品回撤明显高于其他私募产品也说明这一现状。
行业是否跟进?
按照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幻方三季度末规模约在500亿-600亿之间,依此计算,公司存量对冲产品不高于25亿-30亿。这也符合市场的判断,有市场人士认为,幻方中性策略总体规模不大,9月开始就已经开始降低仓位,接下来继续减仓对市场影响不大。
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幻方放弃对冲产品是不是一种代表行业的信号?这一点,多位受访量化私募人士并不认同。
有业内人士指出,幻方有自己业务的考虑,每家量化私募有自己的业务布局,幻方放弃对冲产品并不代表行业不看好。也有量化私募公司表示,不会跟进幻方的节奏。
“对冲产品本身是具有配置价值的,中性策略作为一个产品线,具备底层配置意义。当前国内市场的确多头占多,这与海外市场不同,这就意味着单一策略产品在面对市场极端情况的时候,给投资者会带来不好的体验。”上述人士指出,今年2月份、4月份以及最近9月底市场在极端暴跌暴涨的行情中,给对冲产品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对于如何应对?市场有不同的看法。
有机构认为,对冲策略对熊牛不敏感,怕的是极端异常波动率,解决方法是控仓,对规模小的产品难度不大,但对规模大的产品,快速加减仓是困难的,转型做相对收益,调仓压力会小一些,也是一种应对,此时要想继续做绝对收益,光靠对冲一种策略不够,就需要配置更多大类资产更多策略。
不过也有私募量化人士认为,极端情形的应对举措需要完善、加强,但是不应因噎废食,若通过采取更保守的仓位管理的方式应对极端事件的出现,将会降低资金利用率,进而影响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有违“以投资者为本”的根本理念。
上述人士更加推崇配置的概念,其表示,一般而言,在每次建立新的对冲头寸时,未来一段时间所要承担的对冲成本就已经确定,所以基差的波动带来的更多是短期的净值波动。股指期货升贴水只影响过程,不影响结果。如果短期内贴水大幅收敛,将造成已建仓产品净值的快速回撤,但是对于新资金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仓时点。
同时,对于已经待在产品中的投资者来说,虽然需要承受短期贴水收敛导致的回撤,但只要继续持有,向未来看去,随着贴水逐渐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净值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该人士指出。
中性策略更适合机构,多策略配置被重视
某量化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中性产品,对个人客户确实比较鸡肋,“单一策略都有周期性,除了多头以外,其他对个人客户持有体验都不一定都不一定拿得住。”中性策略更适合机构配置,机构对基差理解更到位,还可以做基差择时去做申赎套利。
某量化私募表示,因9月底对冲产品回撤,渠道向客户集中补课,普及基差常识,比如在交割日之前基差变化只是过程,即便升水也只是浮亏,国庆节后都修复了,即便个别产品遭遇强平也只需要重新开对冲,中间有一点点对冲成本消耗。
“行情好的时候,就应该去配置指增多头,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市场中性产品线的配置价值。”上述人士指出,面对A股市场,单一策略可能很难持续让投资者满意,中性策略结合如CTA、套利类策略、债券类策略才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的回报。诚然,基于解释成本,这种复杂策略同样更加适合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