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金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迎来年内第二轮强势上攻; ②今年前三季度,各大金企净利润增势喜人; ③多位受访者对未来长期金价持较乐观态度。
财联社10月14日讯(记者 刘梦然) 海上光伏作为海洋能源利用和光伏资源开发新方式,近年来广受关注。今年9月,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中国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成功下海,为深远海海上光伏的大规模开发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陆地水面光伏的延伸,早在2021年就有企业开始研究海上光伏,但专用产品一直到去年才呈现“井喷”态势。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包括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泉为科技(300716.SZ)、华晟新能源等组件厂均有针对海上光伏的产品推出。
据机构统计,目前待建或者在建中的海上光伏项目已达30GW左右。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海上光伏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诸多技术和生态红线等制约,仍然是现阶段海上光伏推广的主要挑战。
天合光能电池组件技术工程中心负责人王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海上光伏呈现“三高两强”的特点,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和强浪对组件及系统要求很高。随着双层镀膜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有序地开发海上风电,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海上光伏有望成为我国实现节能降碳目标和稳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力量。
可靠性进一步被验证
海上光伏发展的重要背景,在于陆地上可用于建设大规模电站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王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国的主要用电省份大多位于沿海地区,这为海上光伏提供了地理优势;同时,海上光伏的遮挡较少,海面广阔,能够持续发电,且海上云层较少,有利于提高发电量。
但相比于陆地光伏,海上光伏要延长最佳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电站系统和客户的运营维护成本等,还要面对盐雾腐蚀、海洋寄生物和鸟粪的侵蚀,以及环境水汽渗透等问题。
为解决海上场景难点和痛点,业内已进行多年技术尝试。无锡本康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万康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海上光伏面临着极端苛刻的自然环境,如高温、高湿、高盐雾、温度波动以及干湿交替等。早在2017年,公司就与天合光能合作开发双层镀膜技术,目的是防止水汽对玻璃造成侵蚀。
由于从单层镀膜转变为双层会增加成本,且其技术优势和潜在好处在当时并不明确,因此最初这项技术并不被看好。且当时单层镀膜生产线运行良好,厂房长度有限,引入双层镀膜意味着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在开发过程中,玻璃厂明显抵触。
不过,到2018年底,天合光能成功将双层镀膜技术推向市场。在随后的一年里,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到了2019年,凭借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功率,显著增强了耐腐性等特点,新建的玻璃生产线都开始考虑并纳入双层镀膜技术。
目前,双层镀膜技术已成为光伏玻璃“标配”,在海上光伏场景中,双层镀膜以及密封接线盒等配件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阻水与防侵蚀性能。根据邹万康提供的一组银川户外基地实证数据,双层镀膜衰减率远低于单层镀膜组件,带来发电量显著提升:第一年增加了0.85%,第二年增加了1.06%,第三年增加了1.1%,第四年增加了1.5%,到了第五年,增加的比例达到了1.99%。
为了确保光伏电站稳定运行,在结构设计上,海上光伏组件接线盒及连接器的高密封设计,以此提高阻水性,并采用高耐腐蚀边框,确保光伏电站稳定运行。针对漂浮式海上光伏,线缆有长期浸泡海水的情况,天合光能联合行业伙伴完成了防水线缆的开发和测试,并获得了业内首家海上光伏防水线缆2PFG 2962联合认证。
海上光伏组件纷纷问世
目前,海上光伏以桩基式为主,但从长远经济性来看,漂浮式预计将是未来主要的海上光伏应用形式。根据天合光能发布的《海上光伏组件白皮书》显示,全球有60多个国家积极推进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建设,其中超过35个国家拥有350个漂浮式光伏电站。
在国内现有规划项目中,海上光伏待建/在建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例如山东省提出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总规模4200万千瓦以上;今年8月,上海发布《上海市“风光同场”海上光伏开发建设方案》。其中提出,2024年启动首轮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规模不低于100万千瓦。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海上光伏专用组件近两年频频亮相,天合光能针对漂浮式和桩基式均可提供组件解决方案;今年初,晶澳科技推出了海上光伏组件,除了电池技术采用n型,为应对海洋环境挑战,该系列产品亦具有抗盐雾、抗紫外、抗湿热与抗热斑等特点。
据晶澳科技此前在互动平台回复,其产品已应用于山东、安徽与广东等地的海上光伏项目。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在海洋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与区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海上光伏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转型。
泉为科技在今年4月推出的“虎鲸XII”系列高效异质结,其应用场景主要为海上光伏领域,经南德检测认证,最高功率可高达742.7W。据该公司人士介绍,泉为科技研发的“双循环自洁防腐玻璃”和“零水透特殊工艺”两项技术,提升可靠性和降低客户运营维护成本。
王乐在与财联社记者的交流中提到,海上光伏面临着运维难题,尤其是清洗和淡水资源的获取。他指出,目前行业内缺乏对海上运维的深入研究,但已经引起了关注。为解决海上光伏面临的问题并降低成本,天合光能牵头成立了海上光伏应用生态平台,从海洋典型环境着手,针对“三高两强”的挑战,建立了组件及材料性能评估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海上光伏建设成本目前仍显著高于陆地光伏。不过,乐观的预测认为,市场需求增长促进了度电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有利于更大规模的普及,形成增长闭环。未来的海上光伏将与水产养殖业、制氢等产业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另外漂浮式光电不需要复杂耗时的基建,有利于项目快速施工,将会成为海上光伏的主流
同时,随着海上光伏进一步发展,海上“风光同场”被认为是未来海洋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据王乐介绍,海上漂浮式光伏可以使用海上风电场内闲置的海域空间;海上光伏可与海上风电复用电缆和输电线路设备;风、光从资源角度可以有效实现互补;海上光伏可共享海上风电的桩基基础、提供更便捷的锚泊和安装方式;可大幅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度、提高发电场出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