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旗舰手机涨价成为普遍情况,AI硬件受到追捧; ②“双十一”叠加“国补”,家电销量位居全品类第一。
《科创板日报》10月14日讯(记者 张洋洋)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日,上海连续印发两份文件。
一是《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重点实施6项行动、18项任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另一个是《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四方面10条措施,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指标,主要包括: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8000亿元;科研事业单位累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达到10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企业超过2000家;培育概念验证中心、开放式创新中心、技术转移机构100家以上,引育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经理人3000名以上。
针对《行动方案》,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器建设处处长张励对《科创板日报》等解读到,方案突出了机制改革与政策落地、强化场景驱动与要素融合、深化价值认同与生态共育、加大部门协同与政策供给。
张励表示,接下来将全面推进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鼓励通过“赋予所有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实现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允许对科研人员过往创业行为进行合规整改;推动符合尽职免责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不纳入国有资产绩效和保值增值考核范围。而且,引导科研事业单位强化成果转化主体责任,加强内部协同,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资产单列管理等各项制度。
▍拟设概念验证基金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企业创新加速行动,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成果转化,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资本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质量的成果转化载体。
为此,《行动方案》明确,实施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计划(POC计划),引导本市科技企业、社会资本联合科研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发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功能,联动设立概念验证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建立成果早期孵化服务机制,开展深度孵化、持股孵化。
在《若干措施》中则明确了多项奖励措施,真金白银加强专项支持引导,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其中包括,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新增重大投资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金额的10%、最高500万元的支持。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发展质量。市、区两级加强支持,对首次升规达标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市级层面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财政奖励;对同比高增长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市级层面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财政奖励。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富矿”,本次行动方案将有哪些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交大一直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将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教师团队,学校不再直接持股、其收益可递延至创业成功后支付。
今年7月底,上海交通大学将两项专利100%“赋权”给该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刘庆文,他将此全部作价出资入股其新创立的上海领谱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上海交大通过作价投资、完成人实施、合规整改等“阳光”科创企业有175家(不含衍生企业),融资总额超100亿元,总体市场估值超1200亿元。其中独角兽企业3家、独角兽潜力企业4家、小巨人企业4家。
上海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理工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发布系列文件,创新“双保险”机制、简化赋权流程、制定区域优先等改革探索。
“在出台赋权文件过程中,科研人员反映强烈,出台文件两个多月时间,通过赋权,项目吸纳融资额1.5亿元。”上述负责人表示,“其中一个多年未谈下来的投资,在全部赋权后,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项目已完成1亿元融资。科研人员从过去因国资管理程序复杂不愿转、不敢转的为难情绪中解放出来。”
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副处长葛昊介绍,下一步,上海市教委将持续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性改革,畅通转化链条相关环,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和成效,并以大学科技园创新改革和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市区联动、校企协同,汇聚各类创新资,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