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是江苏全省首个新能源产业专项基金; ②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680亿元,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投资热度居全国第一。 ③IPO方面,截至目前,常州已跑出100家上市公司,其中,新能源产业占比达40%。
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张江,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和前沿技术,不断孕育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质生产力。
为调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张江科学城、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联合推出“新质生产力看张江”。我们深入一线采访:张江的企业如何创业创新,活力四射;张江的产业如何向“新”而行,提“质”而上。
本期专访企业: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傅利叶”)
傅利叶CEO顾捷
《科创板日报》10月11日讯(记者 张洋洋)通体银黑色调,身高175cm,体重63kg,全身53个自由度,单臂运动负载达3kg,续航时长增至2小时,新增可拆卸换电方案......
在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迭代后,近日,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
“人们看到人形机器人总是希望它能够做更多工作,如帮忙洗个碗,炒个菜……基于这些使用反馈,傅利叶全面提升了GR-2的上肢运动能力。”在这次新品发布之前,近一年来减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接受了《科创板日报》等的采访。
据顾捷介绍,GR-2的升级方向,来源于此前交付的100多台GR-1,在一线应用场景使用中获得的1000多条用户反馈。
傅利叶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通用机器人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并在全球设立了研发中心及生产布局。其业务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后者现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傅利叶首款人形机器人GR-1,已于2023年7月推出,未来将以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为核心实现商业化落地。
傅利叶全球总部坐落于张江科学城内,位于秀浦路2388号,这周边汇聚了ABB等80余家机器人赛道企业和机构,它们连同一道,组成了这附近的张江机器人谷。
“张江的机器人生态目前已经凸显出来了。”作为一家在张江扎根9年之久的公司的掌舵者,顾捷这样评价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要知道,早年间傅利叶刚创业时,想要招聘到顶尖的人才,顾捷往往还需要耗费好一番功夫来介绍公司所在地的区位吸引力。
“上游有很多核心零部件厂商,下游有很多应用场景,产学研用,张江已经搭建出一个很好的生态,希望有更多靠谱的人才,能够到上海,到张江。”顾捷说。
做“为AI而生”的通用人形机器人
在秀浦路2388号12号楼这栋颇具科技感的白色明亮小楼里,一楼展厅摆放着一台下肢康复机器人,这是傅利叶康复业务的核心产品。目前上市的30多款康复产品已为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机构和医院提供智能康复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和运营逐步稳定成熟后,顾捷和团队现在的研发重心转至人形机器人产品上。
在这次的采访过程中,来访者们体验用人形机器人GR-1进行上肢遥操作。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为‘AI而生’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顾捷表示,人形机器人是容量非常大的市场,可以承载很多企业,这个市场最主要的可能性之一,是与AI的结合,产生一个超级终端产品,类似于iPhone之于手机行业。
在顾捷看来,现在视觉语言大模型已经可以生成图片、视频,“但这还不够,我们机器人要的是最后一环,能够生成动作。所以未来的大模型将会是视觉加语言加动作的大模型,也就是vision、language、action的VLA模型。”
傅利叶的目标则是把身体给做好,未来装载最好的大模型,之后再面向院校、头部企业、场景开发者、终端客户,实现任务输出。
官方口径里,傅利叶的产品愿景是“为AI打造最佳具身载体”。沿着这个路径,傅利叶提出了“产品六边形”概念,围绕运动智能、灵巧作业、认知智能、仿生设计、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应用共六个维度,明确机器人本体的能力标准和发展方向。
“我们在构思产品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全世界有这么多的最强大脑在做AI的探索,但它仍需要一个物理容器去承载。”顾捷说,“当人形机器人本体在各个维度都达到最优,成为六边形战士后,它一定会是AI最佳的具身选择。这里的AI不仅限于大模型,还包括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的全过程。”
人形机器人正在迈向及格线
不过,在大模型风起云涌的这两年,探寻人形机器人与AI的结合,也是行业内国内外玩家竞相追逐的热点,特斯拉、小米、小鹏、智元机器人、宇树、银河通用、星尘智能、优必选、星动纪元等数百家科技公司都已入局,并且走到行业前列。
截至2024年8月,全球范围内已发布的各类人形机器人数量已超过150款,而我国已有超过60款人形机器人发布问世,部分厂商的机器人产品也已进入交付环节,这个市场热闹非凡又竞争激烈。
如果从学生时代算起,顾捷在这个行业已经有20多年的从业经历。
“我们做人形机器人这么多年了,现在感觉终于不寂寞了。”当被问及如此多激增的竞对时,顾捷发出了如是感慨。
“在10年前刚开始想做人形机器人的时候,是非常寂寞的。”据顾捷回忆,5年前GR-1立项的时候,傅利叶是在愚人节那天内部官宣准备造人形机器人,“那时候都不敢对外大声说我们要去做这件事儿。”
但今非昔比,面对目前的市场格局,顾捷坦言“有压力”但也“不怕竞争”。
当下部分厂商的产品开始有交付,但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产品智能化程度,并未达到客户期待值,这些人形机器人产品从智能化到产量,正在迈向及格线。
顾捷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GPT时刻,也就是真正的泛化性。
傅利叶的GR-1交付量已经超过100台,属于行业真正意义上的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但顾捷同样坦言,远未达到“大批量”程度。
顾捷表示,当放量到几百台,能够在很多场景当中应用,才能言之及格,当能批量变成几万台应用的时候,这个评分才能达到八九十分,未来或许还需要2-3年时间,“对一个技术来说,不要太高估它半年内或者说三个月内的进步,也绝对不要去低估它3年5年能够产生的变化。”
“张江机器人产业生态已凸显”
顾捷是从2015年来到张江创业的,受益自贸区的科创生态,他在当时创立了瞄准机器人研发的傅利叶,并入驻张江孵化器。将近10年的时间,最初2人的初始创业团队,如今已长成行业独角兽。
傅利叶如今的公司所在地,正是张江机器人谷,在这片区域,顾捷也一路见证了张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当前,上海正在发力抢占通往未来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新高地。去年10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而张江又将在上海这趟未来产业的壮阔征程里,发挥重要作用。
据初步统计,我国具备人形机器人整机能力的企业超过25家,其中约一半来自上海。去年,国内发布了12款人形机器人,这其中,就有3款出自张江科学城,分别是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傅利叶、开普勒机器人。
“我觉得张江的机器人的生态目前已经凸显出来了。”顾捷表示,以前谈到上海是不会想到机器人,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跟客户接触,提到上海,大家也能够想到机器人,“上海机器人哪里最多?一定是在张江。”
在张江,你可以看到傅利叶这种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也可以发现很多做核心零部件公司,下游还有很多应用场景。另外包括一些新型的研发机构,如国家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中心,大学分支机构,从产学研用都已经搭建出一个很好的生态。他还强调,张江雄厚的半导体产业基础,为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芯片算力基础。
“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我们希望有更多靠谱的人才到上海,能到张江。”顾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