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保险资管规模稳步上升,持续发挥长期资金优势 | 资管报告节选
本文节选自财联社《2024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报告》,该报告已于9月20日财联社“2024上海全球资管年会”上正式发布。

财联社9月24日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在《资管新规》整体规范之后,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也已进入了快速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财联社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媒体之一,长期致力于观察和研究资管市场发展,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资管年会之后,今年9月20日已举办“2024上海全球资产管理年会(第二届)”,汇聚监管、机构和学界精英,共同研讨资管业在大转折时代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

此外,财联社特联合兴业研究,组成课题组,推出《2024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报告》。

本文为第五篇节选,课题组梳理了保险资管机构主体情况、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产的摆布与资金来源、保险资管公司发展趋势等内容。

保险资管机构主体情况

不同于理财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所公开的经营信息相对较少,为了解保险资管行业的整体情况,我们主要采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3)》的相关数据,不过考虑到该报告仅统计了截至2022年末的保险资管行业情况,因此我们也辅以上市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情况予以辅助考察研究。

2023年,保险资管公司数量小幅增加,保险资管公司所管理资产的规模稳步增长。从数量上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保险资管公司34家,较2022年年末增加1家。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同意中邮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业。从保险资管公司总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4月,保险资管公司资产规模约1221.37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16.09%。

2023年保险资管行业盈利情况分化,前三大机构的利润占据行业总利润的近50.00%,部分中小保险机构面临营收净利润增速“双降”。

除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处于风险处置期、暂缓披露 2023 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外,33家保险资管公司披露了2023年信息披露报告。

从营业收入来看,2023年33家保险资管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为350.40亿元,同比增加5.25%。其中,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产3家保险资管公司的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11%、15.64%、-5.77%。其他中小保险资管公司中,既有2家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出现翻倍,也有12家公司营业收入为负。

从净利润来看,2023年33家保险资管公司整体净利润154.50亿元,同比增加6.85%。其中,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产3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的净利润共占行业整体净利润的49.58%。此外,2家保险资管公司2023年出现亏损,13家保险资管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为负。

从ROE指标来看,2023年33家保险资管公司平均ROE约为17.06%。其中,12家公司的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投资收益表现来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统计,近年全行业保险公司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小幅下滑,2024年一季度,保险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2.24%,较2023年四季度基本持平,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1.52个百分点。

若进一步观察保险资管产品收益水平,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原因,我们仅选择了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和对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养老金产品收益率进行考察。从Wind所披露产品的情况来看,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中,债券型、股票型、混合型产品的收益率均值分别为2.55%、-10.39%和-6.03%。从人社部所披露的情况来看,企业年金所对接的养老金产品中,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和货币型产品在2023年的整体收益率分别为3.20%、-9.81%和2.48%,与2022年相比,三类养老金产品的收益率分别提升了1.06个百分点、提升了7.10个百分点和降低了0.02个百分点。

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产的摆布与资金来源

保险公司投资资金中,近70%委托关联方保险资管公司进行管理,采用“自主+委托+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模式”的保险公司数量最多,相关资金规模占比近80%。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3年年末,保险公司资产总额29.96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67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5%、10.47%。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3)》披露,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模式较为稳定,在保险公司总资产中,委托关联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占到了保险资金总规模的67%;委托非关联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占到了保险资金总规模的1%左右。从投资模式来看,2022年,67家保险公司选择“自主+委托+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模式”,机构数量占比近34%,资产规模占比近80%。

从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来源则以保险资金为主,沉淀长期限资金。从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结构来看,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3)》披露,2022年年末,保险资管公司共管理24.52万亿元资金,保险资金占比80.39%,其中管理系统内保险资金占比73.04%、管理第三方保险资金7.35%,银行资金占比10.35%,其他资金包括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等占比为9.26%。

即使管理资产规模在同一水平,不同保险资管公司间资金来源构成的差异仍较大。2022年,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保险资管公司的非系统内保险资金来源规模占比均超过20%。其中,有10家保险资管公司非系统内保险资金占比在50%左右,包括超大型公司2家、大型公司2家,中型公司3家、小型公司3家。

从业务规模来看,保险资管公司以专户业务(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其他资金及其形成的各种资产)为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年末,保险资管公司各项业务中,专户业务规模占比72.30%,较2021年末下降3.60个百分点;组合类产品占比17.71%,上升3.48个百分点;债权投资计划占比7.00%,下降0.35个百分点;股权投资计划规模占比0.58%;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规模占比0.63%。

在不同业务的资金来源中,专户业务以保险资金为主,组合类产品中非保险资金占比提升。以国寿资产2023年信息披露报告的数据为例,2023年,国寿资产共签订了89个“一对一”签订受托合同,收取资产管理费收入37.49亿元。其中,国寿资产向人寿股份收取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费达到了资产管理费收入的87.38%。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中,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金构成中均以保险资金为主,2022年,相关占比分别为74.41%、82.00%。而组合类产品,2022年,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产品资金来源中,银行或理财公司资金占比约56.10%,超过保险资金。

从监管要求来看,保险资管公司资产配置的监管要求与资金来源性质、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有关。具体来看,保险资管公司资产配置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大致有:

一是《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银保监会令2020年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了保险资管产品的可投资范围,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单、公司信用类债券、证券化产品、公募基金、其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而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印发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等三个文件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85号,以下简称“《通知》”)则进一步说明组合类产品、债权投资计划以及股权投资计划三类产品的投资范围及要求。

二是保险资金的运用需要遵守保险资金运用规定,《办法》及《通知》均提出保险资金投资的保险资管产品,其投资范围应当严格遵守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规定。近年来,为了促进长期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监管要求逐步放开。例如,保险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要求逐步提升等。

保险资管公司所管理的资产中,配置结构中以债券、资管产品、银行存款为主。从整体结构来看,2022年年末,保险资管公司所投资资产中对于债券、资管产品、银行存款、股票、公募基金、股权投资、其他资产的投资占比分别为40.95%、22.22%、14.43%、6.84%、4.5%、2.48%、8.57%。从投资品种结构变化来看,2022年年末,保险资管公司配置于银行存款、资管产品、债券三类资产的增速排名前三,增速分别为14.46%、13.18%、9.75%。

细分资产结构中,保险资管公司配置的债券以国债及(准)政府债券为主,且占比逐步上升。2022年年末,保险资管配置的债券中,国债及(准)政府债券占比59.91%,非金融企业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占比22.49%,金融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占比17.60%,分别较2021年末增加3个百分点、减少2个百分点、减少1个百分点。保险资管配置的公募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分别占比41.74%、37.91%、13.66%。

在投资能力建设方面,有10家保险资管公司在2022年具备全投资管理能力。根据《关于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45号)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适用五类6项投资管理能力。从投资管理能力分布来看,2022年,披露信息的33家保险资管公司均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其次主要具备债权计划能力、股票投资能力。部分保险资管公司暂不具备衍生品国债期货能力、股权计划能力。其中,具备6项、5项、4项和3项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资管公司分别有10家、9家、8家、6家。

从收益情况来看,保险资管公司之间收益表现相对分化,头部公司的投资年化收益率表现较稳健。从保险资管机构的综合收益率表现来看,2022年,有4家机构收益率在4%-5%之间,13家机构收益率集中在2%-4%之间,有3家机构收益率表现为负值。

考虑到保险资管公司最新数据相对有限,为了考察2023年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趋势,我们进一步探究了A股上市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情况。

A股上市保险公司主要以委托投资管理模式进行投资管理业务,以系统内管理人为主。根据年报披露信息显示,中国人寿系统内投资管理人包括人寿资产及其子公司、国寿投资公司及其子公司;中国平安则是平安资产管理负责境内投资管理业务,同时提供第三方资产管理服务;新华保险系统内投资管理人有新华资产、新华资产管理(香港)等;中国太保系统内投资管理人主要有太保资产、长江养老、太保资本等。

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资产总规模同比增速在10%以上,规模保持稳健扩张。2023年年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用于投资的资产规模分别为5.67万亿元、4.72万亿元、2.25万亿元、1.43万亿元、1.3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1%、8.98%、11.28%、11.41%、15.42%。

在资产配置结构上,2023年A股上市保险公司增加了债券投资配置,股票、基金等权益型金融资产占比较2022年小幅下降。受长端利率整体逐步下降的预期影响,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普遍提升了债券投资规模,把握利率下行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并提前锁定相对较高的票息收入。2023年年末,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资产投资中债券投资占比分别为58.09%、43.72%、50.42%、51.72%、51.59%,较2022年年末分别增加3.52个百分点、2.33个百分点、8.80个百分点、11.36个百分点、3.05个百分点。具体品种上,根据中国人保披露,2023年公司对于国债及政府债、金融债的配置占比有所提升,对于企业债的配置占比微降。

在权益投资方面,受2023年资本市场震荡下行等因素影响,除中国平安外,其他上市保险公司2023年末股票及权益型基金投资占比较2022年末小幅下降,保持均衡稳健的配置策略。2023年年末,披露数据的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4家保险公司,其股票及权益型基金投资占比分别约为9.30%、11.40%、10.70%、11.20%,较2022年年末分别约增加0.60个百分点、下降2.30个百分点、下降0.80个百分点、下降0.20个百分点。

从保险公司开展投资的整体收益率来看,2023年投资收益率整体较2022年有所下降。从总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两项指标表现来看,除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较2022年小幅上升外,其他公司投资收益指标表现均不及2022年水平。2023年,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50%、4.20%、4.00%、3.77%、3.40%,分别较2022年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0.50个百分点、0.30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1.20个百分点。

保险资管公司发展趋势

保险资管行业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近年行业整体稳步发展,管理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内外部发展环境逐步变化,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特性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这也对保险资管公司提升自身投资能力、构建高效投研体系、有效防范风险、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保险资管公司的发展趋势来看,总体有三方面相对明显的趋势:

第一,积极推动第三方业务发展,广泛参与大资管行业角逐,增强自身资产管理业务能力。从当前行业发展结构来看,保险资管公司来自于非关联方资金的占比逐步提升,但绝对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2022年,有超过30%的保险资管公司非系统内保险资金占比在50%左右。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受到了银行资金、养老金等资金方的认可。从海外经验来看,国际大型保险资管公司的第三方业务占比普遍较高。以国际头部的安联集团为例,安联集团的投资管理业务主要集中在PIMCO和AllianzGI两家资管公司,PIMCO主要管理第三方资金,AllianzGI则服务集团内保险资金。整体而言,安联集团投资管理业务中第三方业务占比在70%以上。其中,PIMCO第三方业务占比在80%以上。安联集团积极拓展第三方业务丰富了资产管理业务资金来源,促进资产管理规模,有助于推动公司建立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提升自身投研体系建设和盈利能力。同时,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导向的运作机制也有助于塑造安联集团品牌形象,进一步拓展客户资源。

第二,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探索获取另类优质资产的投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融资模式发生深刻转型,传统的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逐步下行,此前处于高收益的非标资产等供给不足,机构面临“资产荒”问题。从2021-2022年保险资管公司整体资产配置来看,以协议存款等为代表的银行存款增速在各类资产品种中排名第一。然而,2024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明确保险资管存款属于同业存款,未来相关存款定价必然将出现回落,或将影响保险资管投资收益与资产配置。一方面,保险资管公司持续加强对于债券等传统固收资产的投研能力,有助于提升长期趋势研判和中短期择时的准确性,提高固收类投资的收益情况。另一方面,伴随社会融资结构转型趋势,保险资管公司也应依托自身的长期资金特性,挖掘自身另类投资能力优势。从全球保险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经验来看,长期限的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股权、优先股、私募投资、FOF、S基金等形式匹配不同生命周期下的企业融资需求。对于存量基础设施资产,保险资管公司也通过全链条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协同联动获取优质资产。

第三,升级投研体系建设,匹配建设多元策略化投资能力。由于投资资金的长期限特性,保险资管公司需要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同时,保险资管公司也面临客户对于中短期收益的业绩考察。因而,保险资管公司需要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回报间形成平衡。对应的,保险资管公司的投研体系建设也应分别对短、中、长期收益进行权衡,在资产配置、策略研判、品种挖掘、风险警示等多方面形成专业团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银保监办发〔2021〕5号)的细分评价维度中就突出对资产配置、投研团队和体系建设的考核。以国内头部保险资管公司泰康资产的投资研究体系为例,泰康资产提出投资研究体系围绕优化总量投研框架、打造“中观”研究、创新获取优质资产、依托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内容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投资研究体系。

(财联社&兴业研究联合课题组)

保险业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