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本周跨境出海的主要内容有:跨境电商Shein或计划明年一季度在伦敦上市;亚马逊海外官方旗舰店上线京东;库迪在韩已无营业门店。
《科创板日报》9月19日讯(记者 唐植潇),近日,闪回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IPO上市。这是继其于2024年2月26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闪回科技与小米、京东、华为、vivo和OPPO等企业都在业务层面上有所合作,与超过4.2万家线下商家合作。自2023年11月起,闪回科技开始在香港提供线下以旧换新手机回收交易服务。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闪回科技仍存在负债等问题。闪回科技称,本次IPO所募集的资金将会被用于加强与上游资源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增加技术研发改进评估和检测系统以二手商品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及拓展业务范围至更多类型的二手电子产品和相关服务。
五轮融资后仍负债
招股书披露,闪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消费电子产品后市场交易服务的中国公司,专注于手机回收服务市场。从创立到现在,闪回科技共完成了5轮融资。
2018年,闪回科技获得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的近亿元A轮融资;2019年获得清桐资本的B轮融资;2020年获得赣州市赣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B+轮融资;2021年获得深圳担保集团、同创伟业以及深智城的C轮融资;2023年12月,闪回科技完成了D1轮8000万美元融资。
招股书显示,闪回科技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创始人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股31.71%;雷军旗下顺为科技、杭州顺赢,通过上海闻微持股3.90%;小米通过上海骄锃持股6.83%;同创伟业通过上海绣回持股8.50%。
尽管闪回科技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但仍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截止到2024年7月31日,闪回科技的总资产约为人民币2.95亿元,但其流动净负债却达到了约人民币6.83亿元,是公司总资产的两倍多。
闪回科技的债务负担主要来自于赎回负债,赎回负债从2021年的约人民币3.07亿元,逐年增加至2024年中期的约人民币7.5亿元。招股书对赎回负债注明称:“当发生超出本集团及持有人控制范围的事件时,本集团以现金购买其自身股份的合约责任会产生金融负债”。
在各轮融资中,闪回科技与A轮、A-1轮还有C轮投资者都分别签署了带有赎回权对赌协议。而且从条款上看,关于上市最后期限的要求,闪回科技都没能完成。例如在最新的C轮融资中,签署的条款中就有约定,要求闪回科技要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资格首次公开发售。
招股书中提到各方同意自递交上市申请之日起将赎回权暂停,不过如果上市申请遭撤回、拒绝或者未于规定期限内完成,则该权利将自动恢复。
因此也不难理解上市筹集资金对于闪回科技的迫切性。
连续三年亏损,毛利水平不高
目前闪回科技通过“闪回收”和“闪回有品”两大自主品牌来开展对应业务。
其中“闪回收”主要是从合作企业或者个人手中回收相应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闪回有品”则是依托自有平台或者在其他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来销售回收来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回收交易总额来计算,闪回科技是中国最大的提供线下以旧换新的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商,市场份额分别约为7.4%和1.4%。
从营收层面来看,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营收分别约为7.5亿元、9.2亿元以及1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6%,但这三年期间的亏损分别为约4870万元、9910万元、9830万元,截止至2024年6月30日,亏损金额仍有4010万元。
目前来看,导致闪回科技营收增长但持续亏损的直接原因是毛利率太低,同时其费用率却居高不下。招股书数据显示,闪回科技在2021年至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6月底的毛利率在4.2%至7.4%之间;对应这段时期的费用率则在7.3%至8.4%之间。
对比同类型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平台万物新生(爱回收),其在上市头一年(2022年)总收入为98.7亿元人民币,尽管按照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仍旧有24.68亿元人民币亏损,但其毛利率为11.65%。
此外,闪回科技的应收款项也一直居于高位,2021年至2024年年中,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由3995.6万元暴增至8241万元,暴增一倍。
招股书中解释到,闪回科技依赖上游采购伙伴获得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稳定供应,在和上游客户合作过程中,上游客户在回收手机时,给消费者提供促销折扣需要闪回科技提前支付,而且不论线上线下,闪回科技都需要支付担保金,这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都有重大的不利影响。
闪回科技的业务对消费者口碑的依赖度较高。《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黑猫投诉平台查询发现,针对“闪回收”和“闪回优品”的投诉超过200条以上,主要集中在“验货不专业”和“压价”等有涉嫌欺诈消费者方面的投诉。
中国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消费电子二手交易服务行业中,连续亏损并不罕见。这反映了行业的一些普遍问题,如高采购成本、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对上游供应商的高度依赖等。此外,由于二手电子产品的定价不统一,公司需要在采购和销售两端进行大量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调整,以维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