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预计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有望优先落地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及其计划单列市。 ②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作出部署,指出要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
财联社9月14日讯(记者 郭子硕)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机构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即将一年,商业银行对“五篇大文章”理念的落实和探索也在持续深化。
9月13日,由财联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行业年会暨“拓扑奖”颁奖典礼在上海陆家嘴举行,来自银行、保险、信托、理财子等多个金融领域的数十家机构代表共计200余人济济一堂,就“开拓·金融发展新阶段”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会上,招商银行、星展银行(中国)、渣打中国、南京银行、平安银行的多位业内人士聚焦《五篇大文章将如何重塑金融行业》展开圆桌对话,共同探讨 “五篇大文章” 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与引发的变革。
五篇大文章重塑银行商业逻辑
招商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副总经理彭科指出,“五篇大文章” 的提出,源于技术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从银行业经营的小环境而言,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新的生产要素注入。无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当下中国的背景出发,“五篇大文章” 从商业模式与商业逻辑上都对整个商业银行进行了重塑。
彭科举例说明,从微观层面来讲,普惠金融的难点主要在于效率与信息不对称,而数字金融能有效解决此问题;养老金融所累积下提供的年金,恰是科技投资所需的耐心资本。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宫霄峻指出,在过去数年,整个金融业发展迅速,但在不同时期往往侧重于某一特定特点。而“五篇大文章”涵盖绿色、养老、普惠、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等热点,更为全面,对银行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渣打中国华东区总经理兼上海分行行长杨传东认为,作为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渣打中国注意到“五篇大文章”战略与渣打银行集团及渣打中国高度契合。例如在绿色金融方面,渣打银行很早就加入赤道委员会并成为主席单位。“五篇大文章” 的发展过程蕴含丰富商机,渣打银行在华经营多年,围绕 “五篇大文章” 挖掘业务潜力,例如在大湾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从城商行层面来看,“五篇大文章”是机遇也是责任。南京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慧力认为,从宏观层面来说,“五篇大文章”属于国家战略,商业银行必须从金融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出发做好相关工作;从中观层面看,这也是南京银行自身转型发展的机遇;从微观层面看,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商业银行责无旁贷。
从对银行内部调整的促进作用来看,平安银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助理陈旭辉认为,“五篇大文章”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服务实体经济的立足点以及加速发展的加速器。以平安银行为例,公司在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产品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与改进。在组织架构方面,平安银行调整业务模式,对战略客户部进行改革,以实现客户需求与总行资源的直接对接,将五篇大文章做深做透,同时通过建立项目经理相关机制,打破了商业银行逐级汇报、逐级开发的模式,使银行更贴近市场。
谈科技金融:商业银行如何布局更有效率
王慧力认为,南京银行在科技金融服务上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支小、支早和支持硬科技,采取投贷联动的方式;第二阶段升级为政府、科技园区、银行、投资机构四方联手服务科技型企业;第三阶段着力打造生态圈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的服务。
“科技领域是各家银行贷款增长最快的几个领域之一。不过,实际上仅靠信贷规模的投入其实是不够的。因为科技行业并不是完全靠资金堆起来的行业。”陈旭辉分享,科技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高成长性和高风险的特点,也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安银行在服务科技企业方面有三个心得:一是绑定战略,深度把握企业核心需求;二是携手创新,推出符合企业研发需求的产品;三是服务生态,搭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
谈绿色金融:环境效益和降碳是关键
彭科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总的来看,绿色金融要区别于可持续金融、ESG 和碳金融,关注环境效益和降碳。在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要从资源约束、有为政府和坚信市场力量三个维度分析。例如,在资源约束方面,银行要根据中国碳排放来源确定着力点,如能源领域;在有为政府方面,招行也留意关注电力市场化改革,释放在能源行业的活力;在市场力量方面,发挥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市场定价方面的作用。
杨传东认为,绿色金融业务高速发展,但也面临挑战。在认定标准方面,存在国际、中国、上海等标准不一的问题;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与欧洲碳交易市场相比,中国市场还需发展;在客户方面,存在企业 “漂绿” 的潜在风险。不过,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上仍大有可为,比如绿色存款、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
谈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把握商业银行的变与不变
针对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和客户是否可能完全脱媒,从平台走向工具这一问题,宫霄峻认为,业界至今没有出现,银行与客户完全脱媒的成功案例。在资金流动和金融服务中,银行的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依旧无法替代,未来也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在数字金融时代,银行还需要根据相关指引进行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客户。
彭科认为,许多企业尚未完成信息化进程,更谈不上将信息转化为数据。若无法将信息转化为数据,就更无法将数据进行金融化应用。金融与实体的最佳关系应是,金融在实体之后大约半个身位。在此过程中,彭科提出要做好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以及规范产业链头部企业的自金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