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以净资产价格购买子公司Fortvita股权,没有基于未来发展预期产生溢价; ②此事件引发市场的广泛质疑,公司股价连续下跌四日,期间市值蒸发超170亿港元; ③公司近年出海之路并不顺利,PD-1产品申报FDA被否决,还有数个产品已“及时止损”。
财联社9月13日讯(记者 崔铭)“抄袭问题,特别是洗歌现象非常严重。”谈及数字音乐版权问题时,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原副局长段玉萍在“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数字音乐市场良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如是说。
回顾数字音乐在中国走过的二十多年,版权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随着数字音乐在整个音乐产业中收入占比越来越高,洗歌抄袭现象频发,词曲权利人和唱片公司与平台之间的授权机制问题也愈发突出。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维权成本高昂而赔偿微薄已成为数字音乐行业普遍难题。同时,业内呼吁取消高额保底金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此外,AI音乐的版权问题也引发高度关注。
抵制抄袭洗歌成行业共识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洗歌现象已成为阻碍中国原创音乐发展的毒瘤。
“洗歌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创作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当你的歌曲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突然之间被一首类似的歌曲抢占了流量,包括大家的关注。那么很容易会让这个创作者的积极性受挫,也会让听歌的受众们对整个音乐行业的作品标准产生怀疑,扰乱音乐市场的秩序。”网易云音乐副总裁李巍表示。
虽然国内数字音乐走上了正版化的道路,但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K歌软件、直播平台和电商平台成了侵权重灾区。维权变难了,取证也变得更难了。
北京市伟博(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李自柱表示,音乐版权维权过程中普遍面临权属不清晰、授权链条复杂、诉讼成本高昂以及赔偿数额偏低等多重难题,使得音乐人和版权所有者在维权道路上步履维艰。
李巍举例说明了面对洗歌进行维权的“得不偿失”,多数洗歌维权案例获赔仅数百元。即使如《错位时空》这样的爆款歌曲,针对洗歌作品的维权成本超10万元,而最终获得的赔偿却仅有5万元。
更具挑战的是,在AI音乐势不可挡的当下,侵权行为也变得更加隐蔽、难以追踪。
“AI音乐工具的应用,会使洗歌行为变得越来越便捷,甚至更为高效,”腾讯音乐法务总监周禹红表示,跟以往不同的是,AI音乐会与原歌在旋律、节奏等高度相似,少部分对歌词进行调整或者语义的替换,听觉上与原作品更具高度的相似性。
周禹红认为,明确AI生成作品的版权问题已经非常迫切。站在平台的角度,在生成平台与训练数据的合规合法方面,还有生成平台的完善审查机制以及音乐分发平台加强对内容的监管都有待进一步努力。
业内呼吁取消高额保底金
高额保底金一直是困扰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难题。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音乐平台与版权公司商谈合作时,支付给版权方的费用一般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预付收入,也就是无论歌曲的具体市场表现如何,版权方都能拿到的收入。另一个是分成收入,也就是根据歌曲的播放收益所获的不确定收入。
段玉萍表示,三大唱片公司对中国市场所采取的高额保底金与国际惯例不一致。这种高额保底金模式,要求预先支付高额费用,无论作品实际使用情况如何,多出的费用不退,少了则需要补。“这是有问题的。”
在国内音乐版权市场刚刚兴起之时,高额保底金几乎是行业惯例。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保底金并不能真实反映一首歌曲在平台是怎么被消费的,一首歌曲的保底金与其实际播放量占比对应的金额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意味着在保底金模式下平台承担着高额的成本压力。
“当前行业的高保底金现状,导致大唱片公司和头部艺人获得大量流量倾斜、资源支持,但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中小唱片公司和独立音乐人的生存困境却更加明显。只有对当前定价模式和交易结构进行改革,取消高额保底金,按照实际播放量进行结算,才能支持音乐多样性和原创音乐人的发展,同时也才能更准确地反映音乐作品的市场价值。”李巍表示。
在国内音乐版权定价与分配机制方面,李巍提出,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交易规则,取消高额保底金,按照实际播放量进行结算。
财联社记者获悉,本次论坛现场发布了首个《促进数字音乐市场良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倡议书》,由中国音数协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四川天府新区)、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快手、咪咕音乐、阔景音乐、讯飞音乐、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造梦嘉、Miao Music联合参与。
上述《倡议书》共提出八项重要倡议:增强版权意识,尊重原创精神;合法获取授权,确保合规使用;鼓励扶持原创,合力抵制抄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许可能力;公平合理定价,客观公正分配;加强行业培训,凝聚社会共识;维护和谐市场环境,倡导纠纷协商调解;制定行业鉴定标准,完善行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