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9月24日至11月8日期间,4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涨幅超100%,均为重仓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产品; ②部分绩优北交所主题基金大涨前加仓或调仓。
财联社9月12日讯(记者 吴雨其)被动指数投资的迅猛发展不仅伴随着产品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产品淘汰的进程也在加速。近期,不少指数型基金宣告清盘。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9月12日,本月已有8只指数型基金(包括增强指数型、被动指数型、被动指数型债券、增强指数型债券基金)到期清盘,年内已有49只指数型基金退出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相关产品依然徘徊在“生死线”上。
指数型基金的眼下困境不仅体现在存量产品上,新发方面,截至9月12日,月内已有2只产品延长募集期,均为指数型产品,从年内数据上看,也有28只指数型产品曾延长募集期。
指数型产品多只清盘
具体来看,年内清盘的49只指数型基金所跟踪的标的不乏中证500、中证100、上证50、国证2000等宽基指数,但更多的是证券、消费、有色金属、财富管理、科技龙头等等细分行业指数。
从基金公司规模方面看,清盘的指数产品大部分为中小基金公司旗下的,不过也有博时、国泰、富国等头部基金公司的指数型基金宣告清盘。
一位公募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部分冷门指数规模较小有三大原因,一是标的过于小众,市场认知度不高,未被广大投资者所熟知。二是当标的指数的市场表现和收益未能达到预期。三是产品发行时虽一度火爆却缺乏持久吸引力时,这些因素都可能削弱投资者对指数基金产品的持有意愿和配置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指数基金在面临赎回压力的同时,往往难以吸引新的资金流入。
实际上,指数型基金的发展头部效应显著,“指数基金的竞争并非仅依赖于基金经理或团队的专业能力,更涉及市场销售、推广技巧、后台运营效率、系统建设以及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较量。尽管指数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的投资工具,但其背后却需要基金公司构建一套复杂、专业且高效的运作机制。在这方面,大型基金公司无疑拥有显著的优势。”上述人士表示。
数据上也能印证该观点,Wind数据显示,指数型基金全市场共2248只,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以及嘉实沪深300ETF,而规模超过百万的仅为53只。
中小基金公司想分指数型基金一杯羹只能寻求差异化,如布局冷门赛道的行业指数产品,但也由于市场认知度不高,规模长不大,最终也只能走向清盘。
除了已清盘的基金外,不少指数产品也是濒临“生死线”。如沪深300价值ETF申万菱信,截至9月9日,该基金已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银华基金旗下的沪深300价值ETF,截至9月10日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据财联社记者不完整统计,9月以来共有9只指数型产品发布预警公告。当前全市场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仍有478只。
指数型基金新发难
除了持营难,指数型基金也面临着发行困境。
9月9日,银河基金发布关于银河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延长募集期的公告,该基金已于9月2日起公开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9月13日,经协商,该基金延长截止日延长至10月25日。在9月6日,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也发布了延募公告,从原定的截至日9月6日延长至9月10日。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8只指数型基金曾宣告延长募集期,其中还不乏近期较火的高股息、红利主题指数,如银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联接等。
延长募集后规模如何?以上述提到的银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为例,该基金原定募集期为8月5日至8月16日,后延长至8月20日,于8月23日成立,募集规模为2.40亿元,刚过及格线;再如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成立日为7月23日,彼时募集规模3.36亿元,但当前规模仅剩1.32亿元。
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指数型基金延长募集期背后有多重因素。一是市场环境影响。市场持续调整或震荡,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从而影响基金的募集效果,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延长募集期以满足成立条件。
二是产品同质化。在某些热门赛道上,可能存在多个类似的指数基金产品,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个别基金难以脱颖而出,从而需要延长募集期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三是市场对指数基金的需求变化:市场对指数基金的需求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市场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市场对某一类型的指数基金需求减少,可能会导致相关基金的募集困难而需延长募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