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日新月异,新材料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创新发展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②上海一直将材料科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对未来材料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
《科创板日报》9月9日讯(记者 郭辉) 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日新月异。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获悉,与会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及投资人士普遍认为,新材料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创新发展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光电、存储、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新材料技术创新应用,对计算性能突破至关重要;另一方面,AI等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对能源需求呈指数级上涨,能源材料及相应储能技术研究也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
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围绕信息技术发展,未来材料技术创新的研讨观点碰撞激烈。
其中,在今日(9月9日)举行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面向未来信息产业的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上,近200位专家学者、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界代表参会,多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未来信息材料的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实验室主任徐南平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新材料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科研界及产业界都在密切关注未来信息产业后摩尔时代该如何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积极打造开放融合的平台,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协同创新,促进信息产业与前沿材料的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对薄膜铌酸锂与现代光电技术未来趋势的看法和建议。祝世宁表示,薄膜铌酸锂具有低损耗、易调控、非线性等优势,在高速通信、精密感知、光计算等场景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但是要实现大规模光子集成制造还面临一系列的加工制造问题。
据介绍,祝世宁团队依托集萃光电材料研究所(南智光电)打造国际一流“铌酸锂+x”光电异质集成研发与中试平台,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区域聚集。铌酸锂光子芯片技术的进一步落地转化,将大大助推中国光电技术的迭代升级。
高频、高性能软磁材料对第三代半导体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现有软磁材料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频磁导率和低损耗不能兼具,严重限制磁器件的高频化和小型化,亟需新一代软磁材料。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在他的报告中分享了软磁非晶合金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
据介绍,汪卫华团队研发的高频磁导率新材料已成功实现工业中试生产,并掌握工业磁场热处理技术,能够获得具备低成本、良好可成型性和优良热稳定性的非晶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5G终端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需求。预计未来5-10年,非晶、纳米晶带材的广泛应用将催生信息和新能源领域数千亿元产业规模。
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作为后摩尔时代芯片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处于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行业主导权争夺最激烈的关键时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跃在报告中表示,国内外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纷纷启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是这一领域从研发到实现产业化必将是一个长远和系统的过程,涉及材料、物理、化学、信息、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实谁能率先突破、拔得头筹,谁就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碳基集成电路用材料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带领的团队,基本解决了纳米管材料与器件挑战,发展了整套碳纳米管CMOS技术,其材料的纯度达到了99.9999%,基本满足了高性能集成电路研究用。
据介绍,碳基技术能够跨越摩尔定律,例如采用28纳米碳基技术可以达到硅基7纳米性能水平,未来可以采用国产可控的设备制备高性能的碳基芯片,实现换道超车,以及在国防科技、卫星导航、气象监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多重领域的应用。
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之前沿科技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在主旨报告中谈到,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将高度依赖新能源和储能。“Al领域迎来革命性的技术大爆炸,但所需能源也在指数级上涨,能源紧缺成为掣肘发展的核心问题”。
干勇表示,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基座建立在矿产资源与材料的开发利用上,其中新材料研究开发包括太阳能材料、核能材料、燃料电池和电解池材料、超导材料、储氢材料、特高压材料等众多领域。
未来材料技术聚焦探索基于新物理、化学、生物效应的新材料,探索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新方法。材料科学是上海重点发展的技术产业领域之一。
对于未来布局,在日前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委员、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秦文波表示,上海一直将材料科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对未来材料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
上海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真荣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面向未来信息产业的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中致辞表示,上海市科委正在以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有效促进原始创新、概念验证、孵化转化、产业化应用等环节有机衔接、高效协同,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先进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培育上,希望长三角国创中心在致力于长三角科创和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培育更多的成果和企业在上海发展壮大。”
据了解,截至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在先进材料领域已经布局建设20家新型研发载体,拥有科研人员超过2300名,衍生孵化企业350家,服务企业超过1500家;累计支持孵化重大项目公司28个,与120家龙头企业建立企业联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