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三分类新规下信托业重新启航,主动投资能力持续提升 | 资管报告节选
本文节选自财联社《2024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报告》,该报告将于9月20日财联社“2024上海全球资管年会”上正式发布。

财联社9月10日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在《资管新规》整体规范之后,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也已进入了快速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财联社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媒体之一,长期致力于观察和研究资管市场发展,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资管年会之后,今年9月将于上海举办“2024上海全球资产管理年会”,汇聚监管、机构和学界精英,共同研讨资管业在大转折时代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

此外,财联社特联合兴业研究,组成课题组,推出《2024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报告》。

本文为第二篇节选,课题组梳理了2023年信托业发展回顾、信托三分类新规对信托业发展影响及信托公司经营表现及业务特色发展。

2023年信托业发展回顾

2023年全年,信托产品规模增速加快回升,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持续提升。从整体规模变化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信托资产规模总额为2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增速较三季度末提升5.73个百分点。信托规模增速已连续七个季度保持正增速。从信托功能分类来看,投资类信托占比接近50.00%,融资类、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逐步下降。截至2023年年末,投资类、融资类、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分别为48.34%、14.52%、37.13%,较2020年末分别上升16.88个百分点、下降9.19个百分点、下降7.71个百分点。

从资金来源看,集合资金信托占比过半,单一资金信托占比减少。截至2023年年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3.52万亿元,占比为56.50%;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较2023年3季度末减少1.05万亿元,占比为16.12%;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6.55万亿元,占比27.37%。截至2023年年末,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管理财产信托占比分别较2020年末上升6.86个百分点、下降13.82个百分点、上升6.96个百分点。

2023年,信托公司逐步提升资产管理业务能力,加大对标准化金融资产的配置。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信托公司被纳入资管行业的统一监管体系。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结合监管导向,加大培养自身金融投资能力,从而更好把握金融市场的投资交易机遇。从资产端的会计分类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资金信托中交易性金融投资占比为60.10%,较2022年年末提升14.62个百分点。从资金投向来看,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占比约38.00%,较2022年年末提升约9.01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债券资产的占比提升最多,从2022年年末的22.83%,提升至2023年年末的32.67%。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托行业深化行业业务转型,城投、房地产信托业务占比持续下降。由于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步入深水区、房地产市场呈现新的发展特征,近年城投、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投放信用风险加大、融资需求下降。因此,信托行业逐步减少了对相关行业的资产投放。从投向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资金信托投向基础产品、房地产行业占比分别为8.73%、5.60%,分别较2022年末下降1.87个百分点、下降2.54个百分点。

从行业信托项目收益率来看,受市场整体波动影响,2023年主动管理类项目收益率较2022年下降,被动管理类项目收益率小幅提升。2023年,全行业主动管理型信托项目的总体加权收益率为4.25%,相比2022年下降0.92个百分点。在主动管理型信托中,2023年证券投资类、股权投资、融资类、事务管理类和其他投资类产品收益率分别为2.39%、3.61%、5.31%、3.67%和6.25%,除了其他投资类产品外,其他类别产品收益率均较2022年出现下行。2023年,全行业被动管理类信托项目的加权收益率为4.54%,较2022年增长0.34个百分点。

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23年,信托行业持续进行机构风险处置,各信托公司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在此之前,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牌照发放较为谨慎,2013年起,我国境内信托公司的数量持续保持在68家。自2022年起,我国信托行业加大行业风险处置力度,加快行业风险机构退出进度。2022年6月16日、2024年4月1日监管部门分别同意新华信托、四川信托依法进入破产程序。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境内信托法人机构数量为67家。从存量机构的风险抵御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信托公司行业整体所有者权益7485.15亿元,同比增加4.27%。为了有效提升风险抵御能力,部分信托公司通过利润转增、定向增发等方式来补充公司资本。

信托三分类新规对信托业发展影响

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信托行业监管政策的“四梁八柱”逐步完善,其中尤以2023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银保监规〔2023〕1号,以下简称“《信托三分类新规》”)最为重要,明确了信托业务转型的方向。

在《信托三分类新规》出台之前,信托业务的分类体系已运行多年,与信托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已不完全适配。在较为宽泛、模糊的分类原则下,信托业务逐步异化为了类信贷业务为主导,脱离了信托本源。《信托三分类新规》重新划分信托产品类别,减少了信托业务的制度套利和违规操作的空间,对信托业务的转型方向进行了明确。

《信托三分类新规》出台前,信托产品类别的划分一般可以按照来源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从功能的维度来看,信托产品一般被分为融资类、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三种;按照资金来源维度来看,信托产品则一般被分为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管理财产信托三种。然而,这一分类方式已不能与信托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相匹配。

调整后的《信托三分类新规》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其中,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包括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经监管部门认可的新型资产服务信托等;资产管理信托则包括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权益类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信托计划和混合类信托计划;公益慈善信托包括慈善信托和其他公益信托。

《信托三分类新规》着重明确各类信托业务职责边界,特别是厘清了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监管要求和业务分类间的模糊地带,防止出现利用业务分类规避监管的监管套利。

一是从设立信托目的来看,明确区分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从而区分不同信托产品是否适用资管新规。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资产服务信托业务不适用资管新规,因此《信托三分类新规》在多方面规定中明确不得利用资产服务信托规避资管新规。

二是从资金来源来看,单一资金信托不纳入资产管理信托范畴,该类信托产品将根据业务实质归入资产服务信托中的财富管理信托。若是接受单一自然人委托,从资金来源来看是单一资金信托的,亦可以根据其业务实质,将其归为财富管理信托中的其他个人财富管理信托等类别。

三是业务分类具体实施时,将在落实信托公司业务分类的主体责任基础上,由监管部门加强指导解释。据媒体报道 ,2023年7月监管部门出台信托业分类配套政策《关于<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实施后行业集中反映问题的指导口径》。

《信托三分类新规》出台后,监管部门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信托行业监管体系,信托公司也同步加速业务转型、开拓业务新方向。

第一,加快推进信托业务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快修订顶层法律法规,加速推动《信托法》的修订。二是在《资管新规》、《信托三分类新规》监管思路下,加快修订和出台行业监管规范和配套业务实施细则。据媒体报道 ,2024年1月,部分信托公司已收到《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未来,相关规定的出台将有助于支持信托公司及时适应新分类下的业务发展机遇。

第二,在信托纳入资管行业统一监管体系后,各方支持信托行业争取在资管业务相关标品投资的统一准入资质。《信托三分类新规》下,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严格遵守《资管新规》要求开展整改。与此同时,参照《资管新规》统一监管的原则和精神,信托行业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各类监管要求也应与其他私募基金逐步拉平,包括合格投资者资质及人数的穿透规则、信托投资股指期货以外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指引等。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及信托公司着力推动信托行业在标品投资业务上获得同等对待。

第三,有序压降不合规业务,逐步处置存量不良资产,做好新旧业务衔接,防止风险持续蔓延。从整改时间安排上来看,《信托三分类新规》将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并设置3年过渡期。信托公司在《信托三分类新规》实施后30日内应将存续信托业务分类结果和整改计划报送属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从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来看,根据2023年公布自营投资不良率的信托公司表现,有14家信托公司自营资产不良率在10%以上,相关公司信托资产的资产质量或也面临较大压力。在压降存量资产过程中,部分公司信托资产的资产质量暴露所引发的风险值得关注。

信托公司经营表现及业务特色发展

2023年,虽然信托公司盈利情况有所回升,但仍处于经营转型的深水期。

从行业整体盈利情况来看,2023年,信托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较2022年回升,上述两项指标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96%、16.92%,较2022年提升33.52个百分点、提升56.68个百分点。但从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绝对规模来看,2023年信托业整体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仍处于近十年来较低水平,2023年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863.61亿元、423.74亿元,较2021年减少344.37亿元、减少177.93亿元。

从不同信托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信托公司所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分化加快,机构间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未来信托行业或在重构商业逻辑的基础上推进机构间的整合重组。从信托资产分布来看,2023年,披露年报的信托公司中,信托资产超过1万亿、5000亿-1万亿元、3000-5000亿元、1000-3000亿元、500-1000亿元、200-500亿元、100-200亿元、100亿元以下的机构分别有4家、13家、9家、16家、11家、2家、1家、2家。

《信托三分类新规》对信托公司的投研能力、产品设计、风控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力等多方面专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这需要信托公司持续投入成本提升人才队伍,组织架构以及数字化体系建设水平。对于股东支持力度较大、存量资产包袱较轻、经营能力较稳健的信托公司而言,其主动转型的动力和能力较强。而对于资质较弱的信托公司而言,其或需要引入新股东支持或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重组,才能够有效提升机构出清风险、业务转型的能力。

部分信托公司探索信托服务转型后的新业务模式,发展标品金融投资业务。本文将以华鑫信托、金谷信托等信托公司为例进行考察。

2023年,华鑫信托继续主动发力资产管理信托,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品牌。根据华鑫信托2023年年报披露,华鑫信托2023年年末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6148.64亿元,同比增长54.67%;合并营业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27.65%;实现净利润17.79亿元,同比增长39.70%。在转型创新业务发展方面,华鑫信托标品业务进一步发展,产品线更加丰富,标品固收类主动管理规模突破600亿元。华鑫信托聚焦低碳能源产业链,打造“绿色+”业务模式,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抓手推动绿色金融业务落地。2023年,华鑫信托绿色信托项目存续规模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18%,累计规模超过300亿元。

2023年,金谷信托围绕股东战略安排,围绕集团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在信托领域打造了不良资产处置和特殊资产经营的经营特色。根据金谷信托2023年年报披露,2023年年末金谷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1856.70亿元,同比增长10.92%;营业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32.72%;信托业务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151.15%。金谷信托通过纾困信托、财产权信托、永续债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破产重整信托等模式高效协同股东中国信达不良资产主业。2023年,金谷信托探索落地破产重整服务信托业务,帮助相关企业完成破产重整。

(财联社&兴业研究联合课题组)

信托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