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四川省氢能产业在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②除四川外,陕西、浙江、河北、北京等多个省市均先后发布开展氢能领域的政策。其中,大多涉及加氢站、工业副产氢利用水平提高等。
财联社9月8日(记者 赵昕睿)继科创板IPO风和医疗终止审核后,又一家医疗器械IPO被终止。
9月4日,科创板IPO百多安因与保荐人国金证券一同递交撤回上市申请材料,最终被上交所终止审核。据交易所显示,百多安上市申请从2022年10月19日开始被受理,期间经过4轮问询。除主动撤回被终止审核外,企业本身或存在不符合新规及分红占比较高等问题。
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以来,共计32家医药企业被交易所受理,其中11家IPO为医疗器械,但仅1家IPO成功获得证监会注册,为上证主板IPO健尔康。药企IPO观澜统计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年中,医药IPO发行数量分别为62家、49家、21家和2家,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在监管严把IPO入口关下,未来医药IPO或加剧上市难度。
主要产品PICC销售收入及销售量下滑
据悉,百多安是一家将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应用于植介入医疗器械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及持续创新以医用材料改性、精密加工及血管通路数字诊疗等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并形成涵盖了血管通路、神经外科、其他材料改性等领域的多系列产品线。
招股书显示,百多安拟募集资金为7.60亿元,分别用于医用导管产业化升级、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服务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及补充运营资金项目,其中2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占募资总额的26.32%。
营收方面,在2019年至2022年1月-6月间,公司分别达到1.77亿元、2.37亿元、2.10亿元、1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3131.72万元、4155.51万元、4289.73万元、1845.78万元。主营收入按产品类别划分的话,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包括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颅脑外引流系统、外科引流系统及其他材料改性的医用耗材等4大产品,其中PICC产品在报告期内占比最高,分别为39.60%、42.63%、43.43%和46.69%。
从4轮问询回复来看,有关主要产品PICC、现金分红等事项为监管主要聚焦的问题。报告期内,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包括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颅脑外引流系统、外科引流系统及其他材料改性的医用耗材等4类产品,其中PICC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较高,分别为39.60%、42.63%、43.43%和、46.69%。此外,因发行人是国内第一家取得国产 PICC 注册证的企业,打破了进口产品在国内 PICC 市场的垄断,被公司认为是核心竞争力产品。
根据问询函,在发行人更新2023年年报后,PICC 产品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报告期内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043.91万元、9573.41万元和8,605.87万元,销量分别为13.56万套、 15.27万套和14.73万套,销售收入及销售量存在下滑的情形。公司表示,受住院人数及手术量下滑的影响,PICC 和颅脑外引流系统收入增速放缓,外科引流产品及其他医用耗材的收入出现下滑。因此,监管对PICC 产品是否存在因临床需求不足导致收入增长不可持续的风险、存在市场空间较小、未来收入增长乏力等风险皆提出疑问。
因分红占比当期净利润比例较高被问询
除主要产品PICC销售收入及销售量下滑外,有关分红问题也多次被监管问及。招股书显示,发行人在报告期内共计分红9570.4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在此期间共计为13422.74万元,仅2020年未分红。监管对此也发出质疑,认为发行人于2019年度、2021年度、2022年1-6月分别现金分红3000万元、4539万元、2031.48万元,占当期净利润比例较高。而发行人答复是按照《章程》规定进行了现金分红,具有必要性,且分红资金流向明确,不存在异常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分红事项与监管另一问询问题有所关联。为避免发行人与瑞安泰产生同业竞争、关联交易以及其他侵害发行人利益的情况出现,监管在问询函中还要求公司作针对性补充披露。而在分红资金用途一栏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取得的分红款在2021年及2022年分别向企业瑞安泰借款3次,共计2651万元,公司在与瑞安泰报告期内的关联交易却没有披露此事。
围绕加强IPO分红企业监管,今年4月,上交所有关负责人指出,“对于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的,或者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中补流和还贷合计比例高于20%的,将不允许其发行上市。” 由此可见,监管进一步规范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严把上市关口。
此外,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修订版,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进一步提高要求。但根据修订后的规定,百多安或存在不符合其中规定的情形。从营收方面来看,2019年到2021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7亿元、2.37亿元、2.10亿元,最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未达到25%,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也并未达到3亿元,不符合“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5%,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的相关规定。
医药科创板IPO“破零”
医疗器械IPO被终止审核的同时,科创板还迎来医药企业“破零”的纪录。根据公开信息,国资背景的益诺思于9月3日成功上市,成为央企CRO企业(合同研究组织,又称医药研发外包)上市第一股,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据悉,益诺思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由上海医工院、张江集团、浦东科投以及翱鹏有限共同出资设立,主营业务为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企业。招股书显示,益诺思此次募集资金总额约16.02亿元,募集资金用途最大的一项为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或有助于益诺思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搭建新的技术平台,进而扩大对新药研发在临床与转化端的业务范围。
益诺思表示,将始终秉承“科学引领、质量唯先,诚信敬业、合作共赢”的企业价值观,积极履行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此次科创板上市,公司将努力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和带动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CRO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