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新模型Orion性能提升幅度显著缩小。这意味着,随着高质量新数据减少,AI模型改进速度或将放缓。 ②OpenAI成立了一个团队,研究能让AI模型保持改进的新方法。 ③公司安全系统团队负责人翁荔刚刚宣布,将离开已经工作了近7年的OpenAI。
《科创板日报》9月5日讯(记者 陈美)大模型席卷全球之下,AI产业链如何投资?今日,在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财联社、科创板日报主办, AI daily、蓝鲸新闻协办的“‘In AI·无限未来’创新大会”上,中信建投证券人工智能行业首席分析师于芳博带来全新分享。
他认为,全球产业趋势投资看算力,国内看B端应用,端侧AI将打开更多可能性。
“目前大模型技术已进入第二阶段,即让大模型学会使用工具,比如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外卖的预定。”于芳博认为,在这一阶段,大模型赋能下的真正个人助理将出现,C端场景可能爆发。而第一阶段是,大语言模型可以达到人类语言的理解、生产、逻辑推理水平。
在于芳博看来,第三阶段中,大模型将会规划和决策。“该阶段下,大模型将拥有更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实现规模决策的落地,其中人形机器人可能爆发;第四阶段,大模型将拥有情感和意识。”
在这些阶段中,于芳博表示,人工智能投资最关键的因素仍在于算力。“截至目前,国外算力需求中,台积电、海力士、英伟达等均是核心公司,而国内算力提供中,华为昇腾、大厂自研芯片等是主要供应商。”
截至目前,国内大模型能力已逼近GPT-4。“特别是中文领域,国内部分模型表现已经可以比肩GPT-4。”于芳博称,在此背景下,C端应用成为大厂必争之地,未来会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
B端方面,于芳博表示,垂直领域已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金融、教育、工业领域均有代表公司涌现。
随着算法的不断迭代以及芯片升级,大模型推理成本不断降低。于芳博称,今年整体算力单价降低了90%-95%,相当一部分模型开始免费给推广给市场,这使得国内应用访问量开始加速。
根据七麦数据,国内大模型应用下载量日益攀升。截至2024年6月20日,安卓平台上各家大模型的累计应用下载量分别为:豆包2.03亿,讯飞星火1.19亿,文心一言1.27亿,智谱清言6182万,天工6819万,KiMi2039万。
由于云上算力的持续需求,于芳博认为,算力领域有三方面投资逻辑:
第一,围绕增量变化投资。下半年最重要的变化是AI服务器形态从过去的8卡向英伟达NVL36、72机柜方向发展和过渡,机柜集成度更高,是众多大厂的主要选择方向。其中铜连接、液冷是新的增量,今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订单密集期,从Q4开始进入业绩催化;
第二,围绕份额变化投资。随着龙头公司订单外溢,整个产业链都呈现高景气度,部分公司份额提升,重点关注存储、PCB、电源等板块;
第三,估值波动。AI算力全球估值体系参照英伟达,英伟达业绩增速超预期与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算力产业链的估值区间,参照台积电Cowos扩产节奏,下半年有所加速,看好英伟达下半年业绩,因此也看好整个板块向明年估值切换。
同时,在4月份的欧洲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宣布至少到2026年,都将以超过60%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扩大CoWoS产能。可以看到,台积电对AI整体需求判断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伟达从2006年进军AI计算之后,其计算架构基本保持两年一代的迭代速度。
于芳博认为,从英伟达计算架构演进趋势来看,大致的升级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绝对计算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显卡内存不断提升;三是、互联带宽持续升级;四是、功耗增加,散热方式变化;五是、Nvlink域内互联芯片数量提升,迈向集成度更高的机柜。
在AI应用赋能千行百业之下,于芳博认为,AI在金融、工业、教育、交通、军事、医疗等领域开始落地:
第一、金融端,大模型逐步成为更好的投研助手、财富管理虚拟人、金融知识库等。
第二、工业端,大模型已经开始在CAD等软件上提供人机交互、AIGC生成样本等,重点关注中控技术。
第三、军事领域,海外的Palantir公司已经成功的在战场中利用大模型作为战场助手。
第四、教育领域,AI逐步在更多学科成为虚拟教师。
第五、交通领域,车路云协同对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赋能智能交通管理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智能驾驶车端成本。
第六、医疗领域,生成式模型使得医疗影像,新药研发AI发展得到进一步深化,海外研发方向更偏制药,国内研发方向更偏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