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1月8日晚间,北京金融监管局发文称,核准王青林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②阳光消金是监管批准成立的第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116.77 亿元,净资产13.19亿元,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1.71亿元。
财联社9月4日讯(记者 史思同)随着年中财报季逐渐落下帷幕,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各机构经营情况来看,资管行业上半年分化趋势越发明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资产管理行业正处于深刻转型过程中,随着居民财富再配置趋势延续,以及资管机构“资产荒”焦虑凸显,如何应对低利率、低收益环境,进行行业高质量转型成为关键。
“随着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居民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占比会越来越高,居民财富将会由过去的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认为,随着居民财富持续积累,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更精准化、更加优质的产品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3-2024》报告测算,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国内居民总资产2023年达到718.2万亿元,2019年到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达到9.3%。
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或持续提升,存款有望再次进入资本市场
近日,光大理财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3-2024》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市场资产分化,权益市场低迷,但债券市场表现相对平稳。国内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在曲折中小幅增长3.41%至138.38万亿元人民币。
“对比主要经济体而言,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看来,当前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随着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居民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占比会越来越高,居民财富将会由过去的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
据光大理财测算,中国居民总资产2023年达到718.2万亿元,2019年-2023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9.3%。伴随着居民财富增长,我国居民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从2018年以来持续提升,并于2022年达到最高点44.9%。
不过2023年,金融资产增量贡献下降至43.9%,存量占比也小幅度下降0.1个百分点。同时资产配置结构方面,2023年以来,中国居民金融资产中现金及存款占比阶段性提升。
对此,《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3-2024》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对比全球主要国家的居民资产配置结构,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间。而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低收益环境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在不同风险收益特征资产之间的比重或将回归均衡。
“长期来看,打破刚兑、存款利率下行后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属性更加清晰和市场化,有利于居民形成正确的风险收益预期。在此基础上,风险收益、期限匹配等带来的投资体验将得到改善,同时跑赢通胀的收益率底线要求、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都将推动居民资金从存款再次进入资本市场。”报告指出。
同时,李永峰也进一步表示,高净值客群风险偏好逐渐收敛,居民存款占比快速提升,一定意义上也说明,财富管理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更精准化、更加优质的产品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资产和资金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方面存在更多新机会。”他称。
“资产荒”问题凸显,资管行业如何应对低收益环境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占比持续提升的同时,低利率环境下,随着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的趋势延续,高票息资产供给短缺或将成为常态化,机构配置压力下“资产荒”行情仍在持续。
报告认为,结合日本低利率历史与我国现实环境,境内资管机构除审慎开展海外投资外,还应该从利率债投研能力、另类资产投资能力、被动指数投资能力以及资管产品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回归投研能力本源,从此前的配置“票息”向配置“能力”转型,以应对潜在的低收益环境。
对此,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泳直言,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对于保险行业是非常大的挑战。以保险资管为例,目前主要面临着利率下行带来的配置、收益以及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这三重压力。
同时他也指出,过去欧美、日本等也都遇到低利率环境,参考他们化解风险的做法来看,主要是降低负债端的利率水平,同时增配国债、利率债等无风险资产,进行海外资产配置。
从国寿资管来讲,于泳认为,首先,进一步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是化解风险、降低波动的主要办法。其次,更多从另类资产方面寻找机会,提升投资管理能力、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发挥保险资管优势和特点,通过大量资产配置和多品种投资的能力,为客户创造跨越周期、长期稳定的回报。
此外,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姚东也进一步指出,作为理财公司来讲,转型过程中第一要解决的是组合管理能力,第二是单资产投研能力。在他看来,就中邮理财而言,未来将会坚守以固收为主核心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组合管理能力,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中间真正找到能力圈。
传统业务模式不可持续,行业转型面临四大痛点
实际上,业内普遍认为,当前资产管理业务的传统模式已不可持续,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深刻转型。
“我国资管行业稳中有进,但行业间分化发展势头明显。”从光大理财测算数据来看,去年银行理财从2022年底的市场冲击中有所恢复,但理财规模同比仍然下降3.10%;公募基金规模延续缓慢增长态势,同比增长4.95%;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较快增长,保险资管规模增速达10.47%;信托行业在经历新规落地后持续转型,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到15.64%,增速领先其他子行业。而私募基金监管更趋规范,行业回归稳定态势,券商资管、期货资管通道业务持续压缩,行业总规模则持续下降。
如今,以产品为核心的销售模式向顾问咨询为核心的买方投顾模式转型,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但在行业实际转型过程中,也无疑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痛点。
报告指出,当前行业转型过程中,普遍受到“四个不匹配”制约:一是过去产品销售为核心的理念与财富管理模式下客户为核心的理念不匹配;二是买方销售规模为主的考核体系与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不匹配;三是短期内投入产出要求与长期持续投入的理念不匹配;四是围绕产品的标准化业务流程与围绕个人提供差异化服务不匹配。
在李永峰看来,投资者获得稳健收益、良好的投资体验,需要负债端(投顾服务)和资产端(产品业绩)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对此,报告认为,未来在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投顾、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双向赋能过程中,需要通过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从业人员以及投资者等四方面共同努力,促进买方投顾理念的培养形成,加快人才队伍和考核机制调整,建立前、中、后台数字化的服务能力体系,从而与渠道、客户达成高度共识,最终形成与居民财富管理相契合的行业价值观、战略目标、组织机构、考核体系的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